第(1/3)頁 那一篇文章之***計三十六字,玄而玄之,簡而簡之,第一看望去,仿佛一看就懂,但再多看一眼,便仿佛墜落到了無邊無際的迷霧之中。 看得越多,迷霧便越是濃密。 沒過多久,周玄便幾乎被迷霧遮蔽了視線,再也看不懂這簡單的三十六個字。 但他卻有一種奇怪的感覺,迷霧雖然深厚,但卻沒有將他困住,于是他心念一動,便從迷霧之中抽身而出,心神回到了丹田之中。 而這一團迷霧,則是飄然于丹田天地之間,重新化為了那三十六字的文章,接著不斷變化,成為了那一顆混沌色的光團,懸浮于天地之間。 周玄的目光從這一顆混沌色的光團中收了回來。 第一次的時候,他只是想要簡單的了解一下所謂的「太一八理」,畢竟這是一個全新的概念。 像之前的獎勵,六道寶鑒都會講清楚,仙法就是仙法、神通就是神通、神咒就是神咒……而這個「太一八理」,顯然讓他一頭霧水。 而通過了解,他便知道了這「太一八理」的不可思議之處。 原來在九天十地之中,除了「道」這個概念之外,還有一個「理」的概念。 道與理彼此交融,構成了宇宙最基礎的屬性與規則。 傳說世間有大道三千,乃天地萬物運轉之基礎規則,參悟的道越多,神通便越是廣大,本身的位格也就越高。 而理只有八條,乃是天地之中的八個概念屬性,掌握的理越多,便越是能夠掌握世界的力量,位格同樣也會逐漸離譜。 從根源上來講,道與理是同源的,不分彼此。 而從本質上講,掌道者強在個人對自身力量的發揮,而執理者強在個人對世界力量的發揮。 并且,理不像道那樣能夠可以以點窺面、一步步深入,從而順著無數支流小道一點點地靠近大道,最終到達海洋的入口。 理本身就是汪洋,想參悟理,就等于直接站在了海口,無法從溫和的環境中不斷適應風浪,只能丟入海浪之中,強行抗擊。 這也是周玄為什么越看迷霧就越是感到迷霧深厚,因為他被丟入了海中,嗆了一口水后,還在不斷嗆更多的水。 而在太一八理之中,除了「宇」,周玄知道還有一條「宙」。 四方上下曰宇,往來古今曰宙。 宇是空間,宙是時間。 「這「太一八理」,是八種構成混沌宇宙的基礎和屬性……還有六條,是什么?」周玄有些好奇,但也只是好奇。 如果說掌道者位于規則境的話,那么執理者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已經超越了尋常的掌道者。 「這「宇」之理未必會讓我一籌莫展。」周玄暗忖道,「世間之規則,由道與理不斷交織而成……以我如今的水平,固然無法在汪洋中徜徉,但可以嘗試著先在海岸邊劃幾下水。」 雖然沒有溫和的溪流、河道,但哪怕是再廣闊無垠、海浪滔天的海域,也有著沿海的淺灘。 盡管淺灘上偶爾會打來一兩片風浪,但也勝過直接在海中瞎撲騰。 而游弋淺灘的方法,周玄其實已經得到了——那就是空間道紋「宇」、以及來自于乾元爐之靈小古所饋贈的神文「宇」。 上古先民造字,將天地至理蘊藏于至高神文之中,后人經過參悟,能夠在時光長河之中拓印神文。 而修行之人,也能夠通過悟道,感應大道的紋路,此乃道紋。 而周玄在乾元上境之行中,既得到了「宇」字的道紋,又得到了「宇」字神文。 周玄認為,他通過參悟兩個「宇」中所蘊含的空間之道,來讓自己初步具備接觸「 宇」之理的條件。 確定了這個方向,周玄不禁有些興奮。 接著,他將注意力放到了那一抹赤色的流光上,那流光之中自然便是秘術「赤色圣光。」 「赤色圣光,五色神光之一……」隨著六道寶鑒的介紹之聲,那赤色的流光便直接沒入的周玄的元神之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