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太平天子管亥-《三國瑯琊王》
第(1/3)頁
泰山奉高城內外,火光亮如白晝。
墻城外墻,坑坑洼洼,血跡斑斑。
慘烈的攻城戰已經停止。
城墻底下,伏尸處處,血水匯流成河。
城墻上以及城墻下的雙方軍馬依然還在對峙著。
城下的黃巾軍當中,一面黃色大旗招展。
大旗之下,策馬聳立著一員壯如山岳一般的大將。
此將臉龐如刀,橫眉冷目。
他端坐馬背,氣沉如海,渾身散發著一股讓人窒息的冷寒氣息。
簇擁在他四周的黃巾軍將士兵,一個個噤若寒蟬,都似被他的氣勢所攝,全都小心翼翼的屏息靜氣,似連呼吸都不敢太用力,生怕引起這員大將的注意。
整整兩天都沒有攻下眼前的城池,他已經慢慢的失去了耐心。
且時間拖得越久,形勢就對他越為不利。
因為他面對的敵人可不僅僅只是這奉高城的官兵,還有別的許多軍馬。
管亥從冀州廣宗一帶收攏黃巾敗兵,南渡黃河到了兗州泰山濟南一帶。
當時便有官兵追擊而來。但還幸,當時還有張寶吸引了皇甫嵩的朝廷官兵主力大軍,轉戰冀州北部而去了。
管亥原本想著,自己到了泰山地區之后,背靠泰山,攻占濟南一帶城池,如此便可以繼續高舉黃巾大旗,跟朝廷對抗。
尤其是收到了張梁、張寶兩位人公、地公將軍的陣亡消息后,管亥便自認自此黃巾軍之中就是自己威望最高,武力最強,當是黃巾軍的最高首領。以為自己登高一呼,黃巾軍殘部便會紛紛來投,以他為尊。
如若整個大漢的黃巾軍都前來相投,那么自己的聲勢更壯,到時候,必然可以憑著黃巾百萬大軍,對大漢朝廷的官兵進行反攻,從而以席卷之勢,覆滅大漢,完成大賢良師天公將軍張角未了之愿,建立真正的太平世界。
而他,必將是太平天子!
是的,管亥的心里,已經將自己當作是太平道當之無愧的首領,是黃巾軍理所當然的最高領袖。
太平道所傳揚的太平世界,也必將由他來建立!
可理想終是理想,管亥沒有想到的是,代表著太平道信物的《太平經》在師父張角病亡后竟然不知所蹤。
大漢早有傳言,得《太平經》者得天命。張角得之便得了天命,不僅學會了《太平經》中的道術,還憑此在短短的十余年內,成立了太平道教,利用百萬教眾發起了黃巾起義,幾乎覆滅了大漢。
從一開始,《太平經》便是太平道寶典,同時也是號令黃巾軍的重要信物。誰得到《太平經》,誰便可成為太平道掌教,誰便是黃巾軍名正言順的最高首領。
《太平經》本是管亥必得之物,一心想得到《太平經》號令黃巾軍。可竟然不見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密云县|
萨嘎县|
固原市|
北碚区|
三门县|
遂溪县|
桑日县|
和林格尔县|
波密县|
徐水县|
嘉定区|
故城县|
故城县|
临夏县|
长治市|
甘泉县|
吉水县|
加查县|
江口县|
汨罗市|
建阳市|
沭阳县|
新河县|
亚东县|
阿拉善左旗|
大兴区|
新密市|
通州区|
宜黄县|
汽车|
兴山县|
大埔区|
荔波县|
上虞市|
蒲城县|
昭平县|
蛟河市|
蒙山县|
武威市|
黑山县|
泰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