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五十八章 拜訪鄒氏-《三國瑯琊王》


    第(1/3)頁

    欲保洛陽京城以續(xù)大漢國運,那肯定得要在此洛陽擁有足夠的精銳軍馬。

    且這些軍馬必須受劉容自己控制的才行,否則根本不可能抵敵阻擋得了董卓的大軍進京。

    按理說,大漢京師,原本就應該有足夠的軍馬拱衛(wèi)才對,但歷史上,為何沒有什么的抵擋就讓董卓輕易的占據(jù)了京師呢?

    甚至,真正跟董卓的發(fā)生了交戰(zhàn)的軍馬,還是丁原從并州帶來的三萬軍馬。那個時候,京城的軍馬都到了哪里去了?

    這個,其實還真的一言難盡。

    其實,堂堂大漢,在這東漢未年時期,據(jù)一些記述,在黃巾起義之前,大漢的總兵力大約是90多萬,不到一百萬。

    萬里疆域,就靠這不到一百萬的軍馬來守護,這明顯是不夠的。

    這全都是拜朝廷節(jié)制所至。

    總的來說,大漢軍隊,由禁軍、羽林軍、地方軍、邊軍組成。

    當中,羽林軍其實也是屬于禁軍,只不過是更為精銳的軍馬,外出作戰(zhàn)、平叛等,就是由羽林軍出戰(zhàn)。但是在這東漢未年,其實已經(jīng)沒有羽林軍了。

    禁軍約十萬軍馬,分為北軍五營,黎陽營、雍營、長安營等等。

    如此一來,實際守衛(wèi)皇宮的禁軍,就約是兩萬人馬,事實上不足兩萬人,因為當中有吃空餉的。

    邊軍不用說了,鎮(zhèn)守長城等邊關的軍馬,一般情況之下,這些軍馬是只對外,不會輕易調(diào)動的。

    這里所說的地方軍,就是如劉容瑯琊郡開陽城的兩千軍馬的性質(zhì)差不多,有著強制的軍馬的上限限制。

    但拱戍京畿的地方營兵,自然要比別的地方的軍馬要多些。京城城守軍,約有十萬人馬,外加內(nèi)八鎮(zhèn)、外八城關的人馬。

    當然,京城城守軍,原本也沒有這么多的,包括了洛陽四周的八鎮(zhèn)等的鎮(zhèn)守軍馬,這些軍馬當中,大部份都是黃巾起義之后臨時招募的人馬。

    如此一來,京城的禁軍以及城守軍,就可以說是大漢的中、央軍馬,約有十二萬左右。外加洛陽京城四周的軍馬,總兵力肯定超過二十萬,但應該不到三十萬人馬。因為那些險要關隘雄關,并不需要留駐太多的軍馬,有數(shù)千人馬足矣。

    理論上,總兵力二十多萬,多少都可以跟董卓周旋,不至于讓董卓的大軍長驅(qū)直入。

    但實際上不是這長來算的。

    董卓是先奪取了長安城才揮軍殺來洛陽的。并且,如潼關、函谷關等險要關隘,早被董卓滲透,兵不血刃的就拿了下來,使得董卓的兵鋒直指洛陽。什么的八鎮(zhèn)八關,對董卓是無效的。

    另外,十二萬守衛(wèi)京師的軍馬當中,也肯定有不少是董卓收買的人馬。

    還有,董卓打著勤王的旗號來京的,并非是公然的造反,所以,朝中不少官員對于董卓的到來是抱歡迎的態(tài)度的。這當中就包括了何進大將軍,因為本就是何進密函召董卓到洛陽來的,如果不是何進被張讓、趙忠等早早殺了,那么何進怕會主動打開城門恭迎董卓進京。

    這些無一不說明,其實現(xiàn)在拱戍京畿軍馬,根本就不可靠,根本就指望不上。

    這也是為何必須要有屬于劉容所控制的能跟董卓相匹敵的軍馬才有可能保住洛陽不被焚毀。

    而正常情況之下,京畿地區(qū),劉容不可能再擁有除禁軍、城守軍之外的軍馬。充其量,劉容就只可以擁有這五百瑯琊親衛(wèi),以及另五百化作一般護院家丁的預備瑯琊親衛(wèi),外加瑯琊商隊的兩三千人馬。哪怕再多些那都是極有限的,不可能讓兵力達到足以跟董卓的大軍相抗的地步。

    何況這些人馬,都是不能見光的,極不方便行動。

    在洛陽京城的眼皮底下,劉容也不太可能像在自己的郡國那般,可以藏兵于泰山暗暗練兵。

    畢竟,就算擁有足夠多的軍馬,還得要練兵,訓練成精銳才行。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县| 晋中市| 措美县| 深水埗区| 大埔区| 望谟县| 出国| 汨罗市| 吴桥县| 永福县| 石棉县| 汶上县| 分宜县| 乌拉特前旗| 普兰店市| 邢台县| 涿鹿县| 台南县| 顺昌县| 台南县| 新余市| 正镶白旗| 沙田区| 许昌市| 吴忠市| 射阳县| 图木舒克市| 长顺县| 乡宁县| 舞阳县| 益阳市| 甘德县| 灌南县| 随州市| 栾城县| 修水县| 沐川县| 海原县| 东丰县| 米林县| 墨竹工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