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良不同于韓信這樣的落魄王孫,除了一柄劍和滿腹兵道才華之外,一無所有,甚至連飯都吃不起。 甚至于被人逼迫欺辱,不得不受胯下之辱。張良的日子,一直過得滋潤,只是不太舒心罷了。 同樣的,張良也不同于陳平這樣的寒門子弟,不會為了居住兄長家中,從而引出陳平盜嫂的流言蜚語。 漢初三杰之中,韓信窮的時候只能漂母贈飯,弱的時候胯下之辱,最后王侯將相負一身。 不管是十面埋伏,還是背水列陣,都可以說是一代傳奇。更留下蕭何月下追韓信,成敗一蕭何,生死兩婦人的典故。 韓信無疑是經歷最為傳奇的一個,而陳平默默無聞,一直誅滅呂氏才真正的名震天下。 與兩者不同,張良的路,充滿了太多貴公子的恣意張揚,充滿了太多游俠的義氣重然諾。 這個人,從一出生就注定了要干出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業。 …… 張良出身不凡,他是韓國貴族后人,與韓國王室同姓。其先祖出于周天子王室,是古老姓氏姬氏的一支。 自張良祖父開始,一家父祖兩代輔佐五世韓王作丞相。雖說古來世卿世祿的遺留,但如此越代久任,畢竟是少有。 從這一點上,足以見得張良一家與韓國的關系。 從張良的父親韓平去世,到韓國滅亡。二十來年間,韓國年年歲歲籠罩在秦軍蠶食攻擊的威脅之中,風雨飄搖,茍延殘喘。 秦滅韓之后,置潁川郡。由于秦滅韓國,韓王安沒有作殊死抵抗,而是開城投降。 始皇帝對于韓國的處置,比較寬容。只是將被俘的韓王安遷于陳郡陳縣附近。 一來隔斷韓王與本國的聯系,二來遷徙之地離新鄭不遠,又向韓國遺民以及即將征服的其余五國君臣國民表示懷柔寬容。 秦國對于韓國貴族官僚,也沒有打擊報復。不僅容許在故鄉居留,更是土地財產也予以保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