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與此同時,士農工商并行。士子治理地方,若興盛地方者,可獲國家爵位。工匠若有大成者,利國利民器械出現,可可獲得國家爵位。商賈之徒,若能交賦稅多者,可獲國家爵位。” “如此一來,大秦帝國將會徹底解決糧草與賦稅危機。在第一時間,復興起來,讓關中大地進一步復蘇。” …… “不可!”子嬰猛然站起,直視陳平:“商君之法,以耕戰為本。以農為本,以商為末。” “大秦帝國之所以東出天下,皆因重本抑末之策。” 說到這里,子嬰對胡亥深深一躬:“陛下,陳平此策乃亂國之道,絕不可取,請陛下明鑒!” …… 胡亥看著慷慨激昂的左相子嬰,幽幽一嘆:“左相此話怎講?” …… “稟陛下,大秦帝國想要復興,當以戰。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來源于耕種。” “商賈唯利是圖,不擇手段的逐利。其具有強烈流動性,財富的易于轉移,使朝廷對其難于控制,造成財富的嚴重流失。” 子嬰肅然,道:“游商蓄賈之所道,財物之所遵。故茍入吾國,食吾國粟,因吾國之幣,然后載黃金而出。” “《管子·輕重》有云:萬乘之國,必有萬金之賈;千乘之國,必有千金之賈。然者何也?國多失利,則臣不盡其忠,士不盡其死矣!” …… “左相所言甚是,重本抑末,方才是大秦帝國立國根本。商賈之流,重利而無信,一旦放任自流,必將會對大秦帝國產生巨大的影響。” “甚至于一舉動蕩大秦帝國根基,讓陛下良久籌謀,毀于一旦!” …… 這一刻,三公九卿皆開口反對。一時間,讓娓娓道來的陳平,孤立于朝臣之外。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