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尉繚以他久經(jīng)滄桑的敏銳嗅覺,已經(jīng)完全看準(zhǔn)了這一點,他決然不相信胡亥會甘愿偏安一隅。 這使尉繚感到了一種慷慨激昂,一種即將大展拳腳的急迫。因為對于一個大兵家而言,他的骨子里渴望戰(zhàn)爭。 就本心而論,尉繚寧愿天下太平,刀兵入庫,牧馬南山。故而,在始皇帝一統(tǒng)八荒六合之后,他便告老還鄉(xiāng)。 但是不過十?dāng)?shù)載,巍巍大秦竟在一夜之間分崩離析,中原九州再一次呈現(xiàn)出一片亂世。 有兵者王,這便是亂世的本質(zhì)。作為大秦帝國的老臣,尉繚豈有不希望秦國強大之理,特別是如今大秦帝國的尷尬處境,給尉繚的刺激更甚。 偏安一隅的大秦帝國再也沒有了始皇帝時橫掃千軍如卷席的豪邁霸氣,再加上天下庶民反秦情緒高漲,尉繚在剎那之間看到了一種希望。 大爭之世,大秦帝國偏安一隅,雖然悲涼,雖然屈辱,但只要帝國長存,必有復(fù)興的那一天。 他心中明白,強風(fēng)乍起,若迎頭而上,必然會被徹底吞沒。這時候,長草偃伏是避免大秦帝國被整個天下徹底敵對的最好生存之法。 “敢請陛下,對于田榮反楚,兼并三齊之事,可有想法?”尉繚只有這一句。 聰明人就是聰明人,然則這一句話,卻把被動變成了主動,也緩和了大殿之上微妙的僵硬氣氛。 胡亥看了尉繚一眼,微微點頭,道:“列位大人,大秦帝國經(jīng)受山東反賊沖擊,一時間國土淪喪大半。故秦大地貧弱,天下皆知。” “當(dāng)年秦國積弱,孝公重用商鞅變法。短短二十年間,成就了強秦之名。使得天下卑秦,變成了天下畏秦。” “雖然,當(dāng)下大秦帝國依舊積弱,一如當(dāng)年。但是天下諸王,中原列國絕對不會再給大秦帝國二十年時間來成長。” “這是后戰(zhàn)國時代,絕非真正的戰(zhàn)國時代。沒有了數(shù)百年底蘊以及民眾向心力,目下的中原諸國爭霸,無疑會更加鐵血,更加肆無忌憚。”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