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目光一頓,胡亥一擺手:“今日商議對魏出兵之策,諸位愛卿可以暢所欲言,不必有任何顧及!” “攻魏之策,當先取河東。”尉繚作為太尉,一直站在帝案左下,位于群臣之上。由于經歷與沉浮,他對大殿之上眾人的心思都看得很清楚:“攻魏之難,不僅是魏國上下的抵抗,而且是秦軍東出的信心樹立。” “大秦帝國以武力強行統一天下,志在使中國劃一而治。而中國之廣袤難治,魏地與大秦仇恨由來已久。” “爭取那一首戰歌一般,百年國恨,滄海難平。其后大秦帝國席卷天下,兼并魏國,這意味著秦魏之仇不減反增。” “大秦帝國東出魏國,第一便是河東郡,這里是魏國臣民唯一的念想。更兼山川險峻,阻隔重重,進軍難,劃一而治更難。” “故此,先下河東郡之好處,不僅是先攻堅,以強大的實力逼迫弱者自破,更在為有效治民爭得先機。” “河東郡地處中原,繁華至極,不僅安邑,大梁等。若是我軍在第一時間攻破河東郡,便可以獲得河東郡的人口與資源。” “如此一來,兵源糧草的危機將會大大減小。故而,天下劃一則大有可為!” …… 這一下子大殿之上顯得更安靜了,這是一種蘊含著意外與驚訝的默然。誰都知道,尉繚乃兵法大家,是對始皇帝設計了統一方略的大兵家。 然而,如今的尉繚之論卻沒有從軍事上縱論滅魏,而是提出了一個群臣們從來沒有想過,至少沒有自覺想過的大論題。 攻取河東郡對大秦帝國具有獨特的意義,而這種獨特意義,要靠軍爭大略去實現。 對于文官大多,陳平等人忙碌異常,思慮戰事多從戰場本身出發的朝野文武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視角。 隨著太尉尉繚話音落下,舉殿文武若有所思之時,帝案之上的胡亥已經在輕輕點頭了。 因為尉繚所言句句屬實,河東郡中,不論是安邑,還是大梁,都是魏地的核心所在,不僅是政治經濟,哪怕是軍事文化上也是如此。 大梁是魏地的第一大城,與大河北岸的安邑遙遙相望。作為魏國曾經的都城,大梁的城池規模與街市氣勢卻比安邑大得多。 而且論地利之便,大梁地處豐腴的平原,北臨黃河,南依逢澤大湖,水路陸路四通八達,更是成了中原地帶最大的物資集散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