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四王前行,上官竭的軺車在半路上掉了隊。四王皆至,會盟大典將會要啟動了,作為主持者,上官竭自是忙碌無比。 因為今日的會盟由他一手促成,自然不愿意失敗。正是如此,上官竭事無巨細都在一一過問。 他要從細節出發,把控整個局勢。絕不能留一點萬一,以至于大局崩潰。 …… 在這個時候,上官竭與司禮大臣來到了豐山行轅區正中間的祭壇下,等候四王的到來。 這是一座三丈高的木架祭壇,依山脈搭建而成,由于上官竭力求完美,強行征集了河南國中的能工巧匠,卻也是非常的堅固雄偉。 遙遠望去,給人一種肅穆之感。 祭壇下,四國各出五百鐵甲騎士,一共兩千甲士圍成了巨大的環形騎陣,將祭壇圍在中央。 祭壇肅穆,兵陣森森。在這一刻,兩種截然不同的畫面,卻沒有絲毫的違和,竟然完美的交融在了一起。 這一座祭壇,按照古禮而建。端是壯觀雄偉,讓人極為震撼。 按照春秋戰國的傳統,舉凡重大的諸侯會盟,一定要舉行祭天大禮,否則不能得到上天的庇護。 正因為如此,上官竭不惜代價,下令澠池縣令抽調壯丁,日夜不停地修建了這一座巨大的祭壇。 就是為了四國會盟達到目的! 自古以來,凡是祭天,必等高山。只是澠池一帶并沒有名川,實在難以覓到一方祭天的高地。 無奈之下,上官竭反復揣摩,獨出心裁,方才決定在豐山之上半山祭天。 豐山太小,登高不足以望遠,作為祭天之地,必然為天下人笑也。只是這豐山居河南國之中央,聚大河之精華,實在是一處上好的風水寶地。 最主要的是,這里距離適中,距離會盟四國距離都不太遠,也不太近。這也是四國王上,能夠親自赴會的原因。 今日四國會盟祭豐山,以半山之勢意中央之格局,這一次會盟之意也將大昭天下。當上官竭上奏河南王時,大為贊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