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大秦帝國之中,攤丁入畝的變法,進展的如火如荼,國人百姓激情高漲,對于大秦帝國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畢竟這樣有活力,有向心力的老秦人,還是在大秦帝國統一天下之前。 在天下一統之后,驍勇善戰的老秦人仿佛被戰爭抽干了精氣神,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這導致大秦帝國是新生,而老秦人卻已經遲暮。 如今在胡亥的變法下,大秦帝國之中新的凝聚力已經形成,正因為如此,胡亥反而是不再擔憂。 他心里清楚,就算是進行一戰,與西楚,遼東交手,就算是輸了,大秦帝國也不至于亡國。 老秦人有這樣的精氣神,就是一支拖不爛打不垮的鐵軍,有這樣的精神在,就算是函谷關被破,老秦人也會奮爭,最后在漫天烽火之中殺出一條血路。 正因為這樣,胡亥對于趙地的戰爭陰云,反而是沒有對變法的成敗更為看重。 況且,五萬大軍是胡亥對于這一場戰爭的預估,也是老秦人的一個投入。 因為這五萬人,屬于九原大軍,若是戰爭進行的順利不會影響大秦帝國對于九原,甚至于北方的戰略布局。 對于大幕上的匈奴,胡亥心里有一定的想法,如今的冒頓,正在壯大之際,根本無力南下。 同樣的對于大秦帝國,也根本就沒有北上的能力。至少在,中原一統之前,秦軍不會主動北上。 攘外必先安內! 這是一個放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的政策,這也是大秦帝國現在實行的國策。 如今的大秦帝國,真正的敵人是中原大地之上的各個國家,而不是遠在千里之外的冒頓。 而且就算是胡亥估計錯誤,冒頓作死,想要與大秦一戰。五萬大軍也可以隨時回師。 甚至遠在咸陽,以及藍田大營的大軍,都可以沿著直道北上九原,在兩三天之內就可以參加戰斗。 胡亥雖然是大秦帝國的二世皇帝,但是他也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中原大地之上,華夏族人至上。 一旦匈奴出兵,胡亥一定會放棄救趙,也要率軍北上斬殺匈奴大軍,守護一方平安。 這是胡亥身為大秦皇帝的職責,與生俱來,不可能更改。 ....... “陛下,趙國求援......”就在胡亥思考著大秦帝國的當下布局之時,典客頓弱的聲音傳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