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劉秀向他們擺擺手,含笑說道:“雖說暫無對涼州用兵之意,但對將士們的操練,諸位都不能松懈,以備不時之需。” “臣等明白。” “好了,諸君若無事啟奏,就散朝吧!” 散朝之后,劉秀先行離開,而后,大臣們魚貫走出大殿。 到了外面,吳漢、耿弇、蓋延一同追上鄧禹,吳漢率先表達不滿,說道:“仲華,那些文官迂腐,你為何也和他們一樣,反對向涼州用兵?” 鄧禹看看吳漢,又瞧瞧蓋延和耿弇,問道:“巨卿,你可有算過,東征之時,傷亡了多少將士?” “呃……”蓋延語塞。 鄧禹目光一轉(zhuǎn),看向耿弇,問道:“伯昭,你說說,你在東征之時,傷亡了多少將士?” “這……”耿弇也一時語塞。 鄧禹幽幽說道:“數(shù)年東征,傷亡的將士不計其數(shù),數(shù)年南征,傷亡的將士不計其數(shù),數(shù)年西征,傷亡的將士還是不計其數(shù),不能再打了啊,該休養(yǎng)生息了,窮兵黷武,乃亡國之兆!” 蓋延和耿弇對視一眼,皆低頭不語。 吳漢搖搖頭,說道:“仲華是迂腐之見!現(xiàn)在出兵,并非為戰(zhàn)而戰(zhàn),是為太平而戰(zhàn)。 不平定隗囂、公孫述、盧芳之流,天下一日不得安寧,現(xiàn)在用兵,是一勞永逸,日后用兵,敵人實力更強,死的人將會更多。 你現(xiàn)在的仁善,只會為以后造成更大的殺戮。” 說完話,吳漢又深深看了鄧禹一眼,搖著頭走開了。 耿弇意味深長地說道:“朝中大臣,總是瞧不起我們這些武將,認為我們滿腦子想的都是打仗,不懂的體恤天下黎民百姓,可是他們又看過多少的死人? 我們一日所見過的死人,比他們一輩子見過的都要多!”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看到大戰(zhàn)過后,那漫山遍野的尸體,無論是敵人還是己方的將士,誰能無動于衷,哪個不是把抓揉腸一般? 沒人天生下來就喜好殺人,倘若真有這樣的瘋子,他也不可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將領(lǐng)。 為了長久的太平,暫時的殺戮是不可避免的。 聽了吳漢和耿弇的話,鄧禹也是陷入沉思良久。 其實很多事情并不是以簡單的對與錯來劃分的。 像現(xiàn)在,洛陽朝廷到底該不該對隗囂用兵,鄧禹、伏湛、宋弘的主張有道理,吳漢、耿弇、蓋延的主張也不能說有錯。 在雙方都有各自道理的情況下,劉秀經(jīng)過取舍,最終選擇了不對隗囂用兵。 就像伏湛說的那樣,只要事情還有回旋的余地,只要還有那么一線希望可不動用武力來解決問題,己方都應(yīng)該去盡力爭取。 劉秀會有這樣的想法,不是劉秀軟弱,而是仗確實打得太多了。 自從劉秀到了河北,就沒有哪一年、哪一個月甚至哪一天是不打仗的。 一直在打仗,一直在征戰(zhàn),一連持續(xù)數(shù)年,無論換成誰都會受不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