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九月底,突厥人終于出現在了蕭關,領兵的正是突厥的大可汗頡利和小可汗突利。 也不知道頡利是怎么跟突利說的,居然能讓突利忘記之前在葦澤關前發生的一切,再次跟他合兵在一起。 劉弘基的請援文書一日遞了三次,據說在寫請援文書的時候已經跟突厥人交過手了,損傷了上百將士。 而突厥人似乎沒有任何損傷,因為頡利和突利此次一共帶了足足二十三萬兵馬,烏壓壓的一大群,鋪天蓋地的占據了蕭關外所有肉眼能看到的地方。 所以損傷了數百人也好,上千人也罷,對突厥人來說都是不痛不癢的。 李元吉在說服了李建成和李世民,跟楊妙言、王阮,以及兩個新羅夫人道別以后,帶著群臣,帶著秦王統軍府剩余的兵馬,以及從長安附近各地臨時征召的壯勇,一共兩萬多人馬,趕往了蕭關。 李元吉則帶著李建成、李世民、陳叔達、蔡允恭等人押送著糧草和一部分軍械緊隨其后。 原本,陳叔達是不用去的,因為在之前的作戰會議上,已經決定了由李綱、裴矩、蕭瑀、陳叔達四位重臣留守,一起處理大唐上下的政務。 但李綱覺得,他們中間橫豎得有一個人去戰場,這樣才能跟他們隨時保持聯系。 所以經過了他們內部商議以后,最終決定由身強力壯的陳叔達隨軍,作為交換,馬周和魏徵被留下填補陳叔達離開以后出現的空白。 按理來說,蕭瑀比陳叔達年輕,應該比陳叔達身強力壯才對,但是在他們內部比試的時候,陳叔達輕而易舉的鎮壓了蕭瑀。 李元吉就不明白了,明明都是文臣,不用詩詞歌賦一教高下,居然選擇了比劍。 更重要的是,兩個文臣的劍術居然都不賴,甚至在技巧上比他還高三分。 裴矩那個已經七十歲高齡的老家伙,在兩個人比劍的時候,還來了興致,還當場表演了一招劍術上的絕技。 飛劍入鞘! 一柄寒光閃閃的寶劍被拋到空中。 裴矩甩起衣袖,持劍鞘飛舞,一個華麗的三百六十度螺旋以后,寶劍穩穩的落在了劍鞘之中,引得當時在場的所有人齊齊叫好。 他也沒能把持住,叫了一聲好,還賞了裴矩一柄更好的寶劍。 李元吉清楚的記得,小時候讀史的時候,曾經看到過盛唐有三絕,分別是詩仙、草圣、劍圣。 詩仙說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青蓮居士李白,草圣說的就是有張顛之稱的張旭,劍圣說的就是開元猛將裴旻。 依照史料記載,裴旻是一個武藝相當出眾的家伙,不僅箭術超群,劍術也無人能及。 《唐國史補》記載,裴旻在鎮守北平期間,北平的猛虎傷人,鄉間百姓皆稱猛虎已經化作了彪,即便是真猛虎也難以匹敵。 裴旻縱馬尋虎,一日之內連射三十一頭猛虎,為北平除了一大害。 由此可見,裴旻的箭術有多厲害。 而相比起箭術,裴旻的劍術明顯更厲害,不然也不會被稱之為劍圣。 據說他有一手絕技就是飛劍入鞘。 能在飛劍騰飛的過程中,一邊舞蹈,一邊讓劍穩穩的落在劍鞘中。 裴矩所表演的飛劍入鞘,跟裴旻的飛劍入鞘異曲同工,又都姓裴,是不是有什么關系呢? “殿下……到開遠門了……” 就在李元吉心中感嘆著裴矩劍術的精妙,感嘆著尚武的盛唐不愧尚武之名,思索著裴矩和裴旻之間的關系的時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