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顧信芳高興不己,提醒道:“這可真是個好消息,回去你記得告訴陳叔,趁這幾年多買地,到時候你們自己做糧商。” 陳徽音便抿唇笑道:“放心吧,阿爹最有成算,秋收之后,他又買了一個莊子,比去年那個莊子要大一些,有中等田五百畝,我們家有自己的漚肥法,養個一兩年,就能讓中等田變上等良田。 巧的是那莊子附近,有兩座連在一起的荒山,我家正好知道梯田的建造,阿爹便將兩座荒山一起拿下,地契一到手,就帶著人改造梯田,到時候無論是種高產玉米,還是我們培育出來的新小麥、陸稻,都能最大程度的將土地利用起來。” 顧信芳對此自然期待,但她注意到巧姐兒提到的高產玉米,因此感興趣的詢問:“你剛提到高產玉米,不知道這高產玉米跟南方的玉米相比,產量上相差多少。” 陳徽音知道顧信芳心里的成算,便跟她搖頭:“南方的玉米畝產在十石左右,我家的高產玉米畝產在十五石左右,但是我們家那邊,玉米只能種一季,南方卻可以種兩季,有的地方能種三季,這也是為什么南方的玉米比我們家那邊的便宜很多。” 這也是為什么玉米高產,能讓老百姓飽腹,卻不能幫老百姓賺錢,有關中、南方地區的一年兩季玉米在市場上流通,他們家這邊的玉米根本沒有一點優勢。 顧信芳卻似想到什么:“所以你們只往外賣能做菜的甜玉米種子,卻不賣高產玉米種子,是不是想等新小麥和陸稻培育出來再賣?” 陳徽音卻搖頭:“是,也不是,我覺得玉米是個好東西,應該能開發出來更多的價值,我希望高產玉米推廣出去,能讓大家賺些錢,而不是令玉米的價格更賤。”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