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破業盟,既是自喻喪家破業,也是失志破除當今天子的大業。 僅此三字,便足已窺見杜伏威的勃勃野心。 而他也確實有這樣的底氣。 因為此刻杜伏威氣機盡露,楊遇安感覺對方境界威壓全場,分明有中大將境的修為。 “一個中大將,數個下大將,還有一群打下手的半將……這個破業盟,確實有足以橫行大江南北的底氣。我瓊花盟當下正是初創階段,雖說是地頭蛇,卻也不宜與這群過江龍交惡?!? 所幸,杜伏威本來也是打著合作意向。 交底之后,雙方氣氛再度熟絡起來,群雄對楊遇安與他的瓊花盟報以極大熱情,明里暗里希望與他深度合作,借助道門在民間僅次于釋門的強大號召力,幫助他們穩固一方。 這當中,又以杜伏威主導的“山東派”最為積極。 且說,杜伏威固然憑借中大將的超群境界以及誅昏君的口號暫時統合了江左群雄,但破業盟中的大多數只能算他的合作者,并非手下。 楊遇安觀察半日,發現這里面大致可以根據出身來路分出兩派。 分別是杜伏威為首的“山東派”,以及后來加入的“江南派”。 山東派,顧名思義,便是出身山東的群雄,大多都曾跟隨知世郎王薄那一波起義反隋。 或是因為官兵絞殺,或是因為內訌不和,最終選擇渡海南下江淮,另起爐灶。 齊郡輔公祏、東海李子通,都是這一類。 不過也有例外,譬如下邳人苗海潮,是地地道道的江淮土著,最終卻被杜伏威收復,成為麾下一員。 而后者也通過收服本地勢力,才在江淮站穩了腳跟。 用楊遇安來說,山東派就是一群“過江龍”。 至于“江南派”,則是江南地區本來就存在的勢力,荊襄蕭銑,鄱陽林士弘,包括已故的嶺南冼夫人,都是這一類。 因為杜伏威的“山東派”暫時立足于江淮一帶,也就是“江北”,與長江以南的各家豪族并未產生直接沖突,所以還能共坐一堂議事。 搞清楚“破業盟”的人員構成,楊遇安便又發現自己的瓊花盟好巧不巧,正正位于江北與江南勢力交匯點上。 畢竟長江中下游的重鎮,除了江都便是丹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