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鎮上的讀書人本來就不多,姜苒對鎮上的人也并沒有有多大的要求。 所以試卷上的論述都五花八門,各有風格。但是最起碼的破題、立論還是要有的。 這兩百多人間大多人是識個字,但是認識字和寫出好文章是兩個概念。 不過姜苒也關注到了幾個人,比如問人生的態度那一題,有個叫陳矛的如此回答: “一陣清風不見舊物,一夢醒來現華發。齷齪已成過往,得意皆為歷史,何須為物于喜于悲,人生荏苒,莫使歲月蹉跎?!? 這個回答就很豁達,很有態度。 “這個邱柏水……”姜苒挑眉,對這個名字有印象,前兩天李管家就聊到過,而看到他的試卷,一個輕狂不羈的形象躍然紙上,對他的印象就更深刻了些。 有道題問:“眾人皆道非黑即白,何為黑又何為白,城鎮之下,可容黑白?” 邱柏水回答的很拽,開口一句就是:“世人皆道非黑即白?那世人皆為蒙昧!” 要知道這次題目是姜苒出的,這樣回答也不怕得罪出卷人。 當然,姜苒并沒有生氣,反而覺得他接下來的論述挺有意識。 他說,對與錯,黑與白,其實很多時候都沒有一道清晰的界限,與其把這個世界分為黑與白、對與錯,不如分成與敗、輸與贏!成王敗寇,勝者為王!只要對城邦的利大于弊的,就算是惡也能利用,對城邦有害的,就要拋棄無用的善良! 倒是有周總理“不管白貓黑貓,只要捉到老鼠就是好貓。”的味了。 一個偉大的城,當然要守得住光明,但也藏得了黑暗,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姜苒很明白這點。 但是很多人都在論述要發揚光明,抑制黑暗,只有這邱柏水正答到姜苒的心里去了。 “林沙,你對這邱柏水有什么看法。”姜苒興味盎然,她覺得林沙和邱柏水就是兩種截然相反的性格。 林沙有著七竅玲瓏心,性子謹慎細微,而邱柏水便狂放難訓。 林沙輕笑,“邱柏水很有才,就是性子直了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