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臨安的小雨暫時停歇,但天空依舊陰沉,蕭瑟的秋風吹過,透著一陣陣悲涼。 書生百姓中有不少人衣衫已經濕透,冰冷涼意在所難免,但誰也沒有退避離開。 前面幾個人用大理寺的一塊門板抬著岳飛的遺體,當先而行,身后跟著成千上萬的學子百姓,浩浩蕩蕩朝皇宮而去。 聲勢巨大,舉城震動。 很多居民站在了樓邊窗口,或是夾道而立,圍觀究竟發生了什么? 當得知岳飛不明不白地遇害之后,很多人不免感慨,甚至是潸然淚下。得知眾人是前往皇宮敲登聞鼓,請官家主持公道時,許多人自發地加入了隊伍。 隊伍越來越長,人數越來越多,臨安府徹底慌了。 知府康允之慌慌張張,豆大的汗珠不斷從頭頂滾落,身為行在知府,掌管京畿安危,如今卻出了這么大的亂子。 數萬百姓伏闕皇城,且不是什么“好事”,如此后果,實在讓人有些…… 康允之很無奈,自己好不容易在臨安知府任上熬了好幾年,眼看著升遷在即,卻出了這樣的亂子。 且不說別的,只要書生們抬著岳飛的尸體到達皇城前,他的知府就當到頭了,前程是否徹底終止就要看事后龍顏大怒的程度和運氣了。 唉! 無可奈何,康允之只得拼死下令臨安府的差役們出動,前去阻攔,然后飛報政事堂。 茲事體大,如何應對,唯有宰相們能定奪。 果不其然,臨安府的差役們拼勁全力,毫無作用,壓根攔不住。 也不想想,這群書生可以敢沖擊大理寺,當著禁衛軍的面,打死侍御史和中軍統制的人,戰斗力非同小可。 小小臨安府差役,本就有所畏懼,完全是趕鴨子上架而來,哪里敢硬扛? 于是乎,書生們長龍般的隊伍繼續往前。 康允之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幕,不由汗流浹背,唉聲嘆息,這可如何是好? 好在絕望之前,政事堂那邊總算有了回應,樞密使張俊調動了臨安城防軍出動,以維持秩序為名,封鎖了周邊道路。 當然了,包括前往皇宮的必經之路,意圖顯而易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