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下面齡官的表演開始,扮演祝英臺,齡官是走了心的,當她看到劇本結尾的那一刻,她便像一個尋常讀者那樣,十分期待后續。 除了這方面,齡官自然會將自己代入其中。 可以說,所有看了話本的人,多多少少都會代入進去,由故事聯想到自己,這也是《梁祝》的魅力之一。 話本改成戲劇,由于時間有限,所以賈亮縮減了許多日常,加強了故事的節奏,因此上一些沒看過故事的人也被吸引住了。 例如,臺下那些看客。 當故事演繹到了祝英臺向梁山伯暗示自己身份,而梁山伯渾然不知之時,臺下不少人臉有異色,甚至有人開口大罵:“這人是個傻子吧?” 但很快,這種人便被身邊安心看戲的看客憤怒的阻止。 再到后來,齡官演繹暗語“二八、三七、四六定”,而梁山伯誤會為三十天,臺下基本上沒人能夠忍住了,人人臉上都有各種表情。 有人恨,有人嘆息! 總之都是被戲給吸引住了。即便是秦可卿知道結果,當她看到馬文才截胡的時候,也是忍不住淚如雨下,替梁山伯擔心。 正如賈亮所說,故事到這里戛然而止。 沒了! 齡官等人謝幕,退場! 看客們死一般的寂靜,兩邊街上也是如此,所有人都在等著后續。 堂倌再次登臺,宣布今天的戲完了。 這頓時便像點燃了火藥桶,也不知道是哪個急性子看客將手中的折扇丟了上去,引發了亂象。 一時間,看客打罵出口: “開什么玩笑啊店家,哪有你這般演戲的?” “就是,誰家唱戲不唱全了?” “是不是要銀子?爺有的是銀子...” 這個時候的人,見過說書斷章的,但還沒見過看戲斷章的,都瘋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