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文壇登龍,唱謠小兒-《殺生道果》
第(2/3)頁
霎時。
全體炎漢之人渴望五谷豐登的心念,仿佛在這一刻取代了無情的天心,開始撥動風(fēng)云。
北方泛濫已久的雨水,隨即開始南移,南方干旱的暑氣開始步步后退。
以人心代天心!
在這一場因小冰河期而導(dǎo)致的異常天災(zāi)中,日漸腐朽的朝廷似乎終于讓百姓看到了一線曙光!
......
隨著洛陽上空的烏云漸漸散開。
大批全副武裝,滿身血火之氣的百戰(zhàn)兵卒,在各自的隊官指揮下飛速登上了城頭,開始嚴(yán)陣以待。
“列隊,裝藥!”
腰跨長刀短銃的軍官們呼和不絕。
兵卒們聞令豎起火銃,填充火藥,彈丸上膛。
一門門早就被拉上城頭的盞口將軍炮,也被扯掉防雨罩, 對著城外露出了猙獰的炮口。
顯而易見,這些兵卒都不是原本駐守洛陽城的那些腐朽不堪的衛(wèi)所兵,而是一支經(jīng)過血火洗練的邊軍!
大炎軍備主要分成了兩部分, 京營和邊軍,大約各占朝廷軍事力量的一半。
至于其他地方衛(wèi)所上駐扎的軍隊,既缺乏邊軍的戰(zhàn)爭磨礪,又缺乏京營的資源供給,戰(zhàn)斗力幾乎不值一提。
事實上,在太平盛世地方衛(wèi)所太強,對王朝統(tǒng)治來說本就弊大于利。
皇帝只需牢牢掌握住京營和位于九邊的邊軍,就可以穩(wěn)固統(tǒng)治。
神州何處有變,立刻給予雷霆一擊!
其中京營駐扎在京師云京城郊外的天子嶺。
號稱:京營一出,四方懾服。
大炎道兵三十六營中的大部分都隸屬于京營,聶紅纓和其麾下的一局【白虎銳士】,便是從天子嶺出發(fā),一路護(hù)衛(wèi)冬官來此。
而在半月之前。
朝廷接到洛陽城中群邪聚集的奏報之后,立刻就近抽調(diào)了一只邊軍前來洛陽防衛(wèi)。
除了小部分三十六營【鐵騎營】的道兵之外,主體則是一支總數(shù)為2700人的火器營。
配備霹靂炮1800桿(步兵火銃),合用藥4500斤,重八錢鉛子50萬個;
大連珠炮100桿(多管火銃),合用藥400斤;手把口200桿(炮兵防身用手銃);盞口將軍80位(野戰(zhàn)重炮)。
足夠一場大戰(zhàn)所用了。
“壯哉!”
“有此兵鋒,邪魔外道不值一提!”
就連巡城到此的宋知府和崔指揮使,看到此軍也不禁心中一松。
只因普通兵卒在面對【道兵】和術(shù)士時,幾乎毫無反抗之力。
所以自從大炎太祖皇帝起兵之初,得到了“太乙玄兵道”的鼎力相助后,便開始大肆發(fā)展各種火器。
時至今日在邊軍的步兵之中,火器的裝備率已經(jīng)超過了五成。
也許在野戰(zhàn)之時,這些裝備著火器的兵卒,依舊只能被機動性極強的非人【道兵】屠殺,但是駐守城池、關(guān)塞的時候卻有大用。
最重要的是,養(yǎng)火器遠(yuǎn)比養(yǎng)【道兵】便宜百倍!
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使到了現(xiàn)在,各地災(zāi)荒不絕、起義不斷,但大炎王朝的實力依舊是毫無疑問的當(dāng)世第一。
有著在正面對決中,撲滅境內(nèi)任何一家道派本山道觀,而自身只是輕傷的恐怖軍力。
否則,外面那些邪魔外道們哪里還需要四處拱火,派人試探虛實?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阳市|
宿迁市|
巴林左旗|
驻马店市|
五常市|
延边|
肇东市|
泸州市|
井陉县|
塘沽区|
玛多县|
鲜城|
河北区|
商城县|
收藏|
宁晋县|
娄烦县|
长丰县|
灌南县|
东乡族自治县|
铜梁县|
庆元县|
鹿泉市|
潍坊市|
黄大仙区|
宁都县|
邮箱|
田东县|
凤翔县|
城固县|
建始县|
会理县|
奎屯市|
疏勒县|
克拉玛依市|
定襄县|
孟村|
承德市|
金秀|
余庆县|
获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