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疑兵-《大漢奸臣》
第(2/3)頁
對他來說,在御極天下數十年后,手握大權的滋味雖然讓人迷戀,但他腦中還是有一絲清明的。
楊炅為何才五十歲就早早病故了?說到底還是太子不好當,勞心費力,又不得不謹小慎微,不敢犯一絲錯誤。
楊炅在太子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四十多年,可以說精力交瘁,再加上他從小就身體不好,所以才這么早病故。
對他的死,楊渥心中是有一些愧疚的,所以不想楊琰再走他大哥的老路。
除了這一點外,楊渥自己也感到身體一日比一日差,精力也遠遠比不上當初,又何必苦戀權勢呢?
而且縱觀歷朝歷代,在皇位傳承的時候往往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時候,尤其是在王朝建立的初期更是如此。
漢朝初年的呂后,唐朝初年的武則天,北宋太宗,明朝靖難之役等等,更別說還有許多王朝都是在初期就出了亂子,皇位被異姓給奪去。
吳國立國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統一天下的時間有三十多年,看上去很長,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若是楊渥能順利將大權移交到楊琰手中,再傳承個十幾二十年,那么吳國經過從楊行密到楊渥,再到楊琰的三代傳承后,統治基本上就能穩固下來。
而像這種傳承日久,已經深入人心的王朝,其他異姓再想奪取就沒有那么容易了。
比如司馬炎奪取曹魏,宋齊梁陳先后交替,還有北朝的西魏、北周、隋朝的交替等,這些王朝之所以如此輕易就被人替代了,說到底還是立國的根基不夠穩固。
而像漢朝、唐朝等傳承夠久的王朝,要想篡位就沒那么容易了,曹操也好,朱溫也好,他們的地盤都是一手一腳打下來的。
對于楊渥來說,既然自己已經老了,那還不如趁著現在頭腦還清醒的時候就完成皇位的交替,這樣自己還能幫扶楊琰一程。
等到幾年后,楊琰徹底掌握了權利,到那時自己也就能完全放手了。
楊渥的決心無法變更,第二年二月,楊渥在洛陽正式宣告遜位,稱太上皇,由太子楊琰登基,并接受百官朝賀。
遜位之后,楊渥避居宮中,新帝楊琰每日都會前去探望。
三個月后,楊渥忽然思念起江南的風光,再加上此時楊琰已經基本掌控了朝局,于是決定乘龍舟回金陵。
一路上,從洛陽到江都,百萬人沿河道守候,為太上皇送行,至金陵時,更是受到無數百姓的熱烈歡呼,“萬歲”之聲此起彼伏。
江南各地的官員更是紛紛前來,想要覲見,然而楊渥卻全部加以回絕。
到了金陵后,或許是這里的氣候更加宜人,所以楊渥的身體居然越來越好,仿佛活出了第二春一般。
可惜,這一切依舊擋不住身體的不斷衰老。
時間一年一年的過去,朝中的局勢在楊琰的掌控下,一切都顯得井井有條,國中的人口持續增加,商貿持續繁榮,農業接連豐收,許多人都在高呼著,盛世已經到來。
當然,在盛世的背后,免不了也會出現一些紛爭,然而這一切對楊渥來說都已經不關他什么事了,只要不出大的變故,他都不會再輕易的干涉朝政。
唯一的一次干涉朝政之舉,或許就是關于海外領地的事。
在楊渥退位后三年,海外呂州發生土著暴動,朝中派遣前去鎮壓的大軍卻在途中遭遇風暴,損失慘重。
朝中許多官員都認為海外蠻夷之地,得之無甚益處,反而浪費國力,所以主張應該放棄呂州。
對于這種呼聲,遠在江南的楊渥得知后大為氣憤,當即就傳詔洛陽,要求楊琰將持這種主張的幾個官員全部罷免。
楊琰原本就反對拋棄呂州,如今又得了楊渥的手詔,自然悉數照行,不僅罷免了這些官員,更是下詔說,海外領地乃楊渥艱辛開辟,后世之人若是膽敢廢棄,便是拋宗忘祖。
在楊渥父子兩代人的強力推行下,終吳國一朝,便是國勢再怎么艱難也沒有人再提出要拋棄海外領地。
而海外各州也逐漸完成同化,最終融合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時間流逝,終于到了楊渥七十八歲這年,在江南安居多年的他病倒了,而且再也沒能痊愈。
這年的冬天,結束紛亂、統一天下、建立吳朝的一代雄主楊渥,在金陵病逝。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右旗|
原平市|
徐水县|
南开区|
开远市|
女性|
高州市|
新津县|
安阳县|
江永县|
措勤县|
屏东市|
金山区|
本溪|
商南县|
民乐县|
巍山|
贵州省|
尉氏县|
都匀市|
即墨市|
郎溪县|
耿马|
新郑市|
五原县|
哈巴河县|
禄劝|
福建省|
梓潼县|
肥东县|
黄大仙区|
修文县|
成安县|
西平县|
德庆县|
宜川县|
祁连县|
宜阳县|
郸城县|
清丰县|
年辖:市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