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望著前方一老一少的落寞身影,潘閑心中百轉千愁,以阿梅的身材和模樣,放在現在社會,哪怕眼睛看不見,依然能成為宅男女神,受人追捧。 因為阿梅不是眼睛遭受重創,只是看不見,許是角膜有問題。 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眼角膜移植手術,據說是拿破侖戰爭結束后,一個叫薩米埃爾-比格的人做的。 他當時被關押在埃及的監獄里,但他設法為一只寵物瞪羚移植了角膜。比格成功的消息傳播開來,其他人試圖用玻璃片或者用取自動物的角膜來代替損壞的角膜,但都沒有成功。 后來,一位在奧爾米茨的摩拉維亞鎮工作的德國外科醫生愛德華-澤爾,在1906年設法將一個人的角膜移植到另一個人的眼睛上,獲得了成功。二戰之后,細針和細絲線的出現使外科醫生能夠更精確地縫合移植的角膜。 因此六七十年代的角膜移植手術,成功幾率還是蠻高的,只要扛過最容易感染的前半年,后面就能恢復正常。 主要角膜沒有血管,不會被免疫機能排斥,成功幾率非常高。 “白姨,阿梅的眼睛是從小就有問題,還是后來忽然瞎的?”看著阿梅被李奶奶牽入拐角,消失在眼簾,潘閑回過頭來問道。 “小時候沒問題,十三四歲的時候在外面淋了雨,發了一夜高燒,然后第三天眼睛就看不見了。” 白寡婦提起這事,一陣唏噓,好好的一個姑娘,突然成了一個瞎子。 不僅生活無法自理,還要連累家人。 萬幸阿梅的父母、爺爺奶奶為人都不錯,愿意照顧她,這要換成心狠一些的人,可能隨便找個人,就把包袱給丟出去了。 遠的不說。 單單楊家村里面,就有好幾個三十多、四十歲、死了老婆的男人,想花錢把阿梅娶回去做老婆。 可這些人,要么歪瓜裂棗,要么脾氣暴躁,喜歡打女人。 讓阿梅嫁過去,無異于親手將女兒推入火坑。 “果然是高燒致盲!”潘閑聞言,輕嘆:“其實這病能治,只是交錢排隊,等來別人捐贈的眼角膜,就有很大幾率通過移植角膜,恢復視力。” “阿梅的父母去保城問過,需要角膜的人很多,光排隊就得好幾年,而且費用極高,動輒幾十上百,這對去村衛生室幾毛錢都要賒賬、一兩塊就能捉襟見肘的窮苦百姓,無疑是一筆巨款,他們也難啊!” 白寡婦年輕是有幸嫁到城里,現在又有何大清拉幫套,生活過的相當有滋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