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廚師行業傳統師承,拜師一般需要打荷、切墩數年,然后才能掌勺。 潘閑并非科班出身,廚藝來源于老年傻柱,分分鐘成就大師級水準,后面做得多了,就基于此基礎而自成一派。 他授徒自然不會按規矩來,讓邱瑩瑩練了幾天刀功,便開始正式傳授邱瑩瑩川菜。 原本想教譚家菜,可邱瑩瑩這丫頭,嫌譚家菜講究,食材貴、裝飾更貴,怕學成之后沒錢開店。 川菜就不一樣了。 川菜分為三派:蓉派(上河幫),渝派(下河幫),鹽幫菜(小河幫)。 三派里面都有一個河字,河運乃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方式,靠船運、碼頭搬運吃飯的人,多為勞苦大眾,故而三派走的都是親民路線,最顯著的就是鹽幫菜,其特點為味厚、味重、味豐為鮮明特色。 然而,即便是口味稍淡的蓉派,大多數菜品都是重油、重麻、重辣,以麻辣鮮香為特點。 邱瑩瑩放棄死貴死貴的譚家菜,選擇學川菜,可見這丫頭的小農思想根深蒂固。 不過話又說回來,不管是譚家菜還是川菜,只要學個七八成,開店都不愁沒生意,就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以譚家菜為主的私房菜,走的必然是高端路線,賺的遠比川菜館多。 邱瑩瑩明知譚家菜更有賺頭,可還是選川菜,潘閑自然不會多說什么。 至于下班跟著學的樊勝美,這位大姐姐腦子還算靈活,得知譚家菜突出一個貴字,毫不猶豫地就選了譚家菜。 由于學的是不同菜系,故而邱瑩瑩和樊勝美學習的時候,都是錯開的。 邱瑩瑩處于事業狀態,通常都是白天登門,樊勝美下班才有時間,故而晚上登門,樊大姐學廚的時候,沒少和曲筱綃發生口角,一個要跟潘閑學廚,一個想要潘閑抱抱,矛盾相當尖銳。 …… 不知不覺,一個月過去了。 入秋時節,暗戀樊勝美的王柏川還未現身,這讓潘閑很是煎熬,因為教了樊勝美一個月譚家菜,這位大姐看他眼神充滿了愛慕之情。 每次教學的時候,都會想發設發占便宜。 時不時就用車燈搞突襲、或擦邊碰撞,潘先生真的很難抵抗得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