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十九章 選賢任能-《天啟:大明難救,續命吧》

    天啟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天氣陰。

    今日的天陰沉沉的,看不見一絲的陽光,烏云不少,卻一直不見它下雨。

    因為天氣原因,大殿里顯得有些昏暗,不得不提前把燈點上。朱由校左手托著臉,胳膊拄在桌子上,右手一頁一頁的翻著書,顯得實在是百無聊賴,而在桌子的右側類似的書籍擺得好高。這些都是他派人從吏部的司勛司(稽勛清吏司)那里要來了官員名冊。

    樞密院現在完全是一個空架子,這個新的衙門即沒有官員,又沒有辦公地址。昨天,朱由校親自為它選址,打算將它建在西苑西邊,大光明殿、兔兒山以東的空地。工部的官員正在進行設計。

    樞密院的辦公樓雖還在設計之中,但其人員配置卻已經規劃完畢。

    樞密院預計設樞密使1名(正五品)、樞密副使1名(從五品)、顧問官25名(六品),書記官長1人、書記官3人。書記官長和書記官屬于附屬官,不是合議機構的成員。

    可以說是,位低權重,和內閣是一個道理。

    而選取官員則是朱由校全承親自掌握的。原則上是要四十歲以下的、有基層經驗的年輕人,這個年齡段他們梭角還沒徹底的磨平,仍有改變現狀的意愿,而且又不至于一腔熱血、過于沖動。

    而且顧問官們的內部人員配比也是一個問題。一是國家文武要兼顧,作為一個未來領導改革的顧問機構,樞密院自然以文官為主,但也需要少量武官,最次也是知兵事的文官。

    二來就是南北問題,這里的南北問題指的可不是現代的網絡上那種地域歧視,而是實實在在的矛盾與利益沖突。可以說,大明這個朝代對中國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彌合南北:在宋前,南方的經濟、文化、科技水平遠遜于北方,甚至有時在朝堂之上北方人戲稱南方人為蠻夷;自安史之亂后幽燕之地大面積“胡化”,衣冠再次南渡,南方的廣大地區受到了開發,北方長期戰亂,經濟、文化逐漸落后于南方,又因有長期在異族的統治之下而“胡化”,至元朝雖然南北重新歸于統一政權,但元政府稱北方漢人為“漢人”,南方漢人為“南人”。漢民族面臨著分裂的危險,而明朝彌合南北,重塑了整個南北方的漢人認同。

    南北榜案之后,更是為了平衡在官場之上的南北人員比例(也是平息南邊民間士人矛盾),特意南北分榜。

    所以朱由校在挑選疏密院的錄取官員時,還特意的關注了他們的戶籍,讓南北人員差距不至于太大。并且盡量的減少利益集團對這些人員的影響,楚黨、浙黨等等就是南方的地域利益集團,和這些集團有太多糾葛的人,朱由校是絕對不會用的。

    最后一項就是盡可能任用那些可以接受新思想的官員,但這一項屬于是可選項,不能夠奢求。

    畢竟此時的“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中,顧炎武還是小屁孩,王夫之則剛斷奶,而黃宗羲年齡最大,也不過12歲而已。雖然此時的明末民間思想已經愈發的開放,但仍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

    足足三個時辰,朱由校終于決定了名單:

    張慎言、楊嗣昌、孫傳庭、瞿式耜(丁憂)、何可綱、沈廷揚、馬士英……

    他所選擇的并非全部都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物(至少不全都是朱由校這個半史盲聽過的)。原因也很簡單,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至少大多數不是),這需要后天不斷的歷練,名將名士之所以能成為名將名士,與他們的經歷密不可分。

    歷史的車輪緩緩的前進,行駛到了一個時代的岔路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密山市| 大荔县| 常熟市| 松溪县| 赞皇县| 金寨县| 隆安县| 德昌县| 班戈县| 扬州市| 芦溪县| 霸州市| 天津市| 鹰潭市| 五寨县| 中超| 韶关市| 静安区| 喀喇| 巴塘县| 固始县| 澄城县| 嘉鱼县| 安图县| 定西市| 庐江县| 海口市| 拉孜县| 永城市| 普宁市| 临湘市| 内江市| 郯城县| 南溪县| 中西区| 庆城县| 陆川县| 左贡县| 九江县| 宣武区| 桐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