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河贊同馬平鈞的說法,建筑這行還是很考驗技術的。 陸源皺眉,“可以入股一家有經驗,但規模不大的建筑公司。” 蔣云寶為他鼓掌,果然還是陸源最懂她,這兩個搞技術的腦瓜子轉得就是慢。 馬平鈞腦海中頓時跳出個人——張力。 李河也覺得非張力莫屬,他不但人品杠杠的,技術更是過關,就是人際交往不夠圓滑,缺乏資源跟平臺才會被埋沒。 蔣云寶在開口之前就已經想到張力,多少年的老朋友了,知根知底不說,批發城能咬牙建起來,他可是做了大貢獻的,而且相關部門驗收的結果很不錯。 陸源讓人將張力請過來面談。 得知云源想入股他的建筑公司,張力錯愕了老半天。 蔣云寶問,“張力哥,你是不同意嗎?” 張力有點不理解,馬平鈞專業水平很高,只是缺了點實操經驗,只要給他時間完全可以支撐起一家建筑公司,為什么反而要入股他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 蔣云寶搖頭,“張力哥,馬平鈞做管理監工還行,但你讓他天天泡在一線跟水泥鋼筋打交道,時間久了吃不消的。另外,機器可以用錢買得到,但人才是無價的。咱們合作這么多次,你的人品跟技術我們都信得過,你缺的無非就是資源跟平臺,恰恰這兩樣恰好是我們的特長,唯獨缺你這樣的伙伴。我們對這行沒有經驗,交給別人更不放心,我覺得你可以好好考慮一下。” 大樹底下好乘涼,其實只要云源集團放話出去,想要收購一家小型建筑公司,保準有很多人找上門求收購。 畢竟云源手上有項目,即使沒有項目也有渠道找到項目,不怕沒有活干,就怕活干不過來。 而張力就不同了,技術過人又怎么樣,設備落后又沒有后臺,事業單位的那些項目落不到他頭上,頂多接轉手活,利潤空間被擠壓,上家還容易攜款跑路。 陸源開口,“我們投資10萬給你更新設備,云源占股51%,你自行持股49%,管理人員由我們委派,項目洽談也由我們負責,你主要負責材料驗收,工程現場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