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公孫瓚急忙引兵退后,卻不料四面喊聲大作。 東側高覽、西側淳于瓊、南側顏良、北側文丑見火光其,紛紛引兵殺了過來。 四面大軍殺來,公孫瓚頓時大亂,四散奔走,混亂至極。 與此同時,嚴綱日夜兼程率領三千白馬義從殺來。 可是剛到后軍,就被呂布和麴義率軍攔住。 呂布坐于赤兔馬上,手中方天畫戟揮起沖了上去。 白馬義從雖強,但怎么可能是呂布的對手。 瞬間斬十多人于馬下。 其他人想要拉開距離,但麴義根本不給他們機會,先登營和西涼兵直沖過去,將對方死死纏住。 呂布殺的興起,也不管其他人,只顧自己一人一馬左右沖突。 他也不用費心去分辨,只要看到白馬直接就殺過去。 這曾經讓羌人望風而逃的白馬,此時卻成了他們的催命符。 這一戰,從深夜直接殺到天色漸白。 當真是血流盈溝,尸橫遍野! 公孫瓚幸得趙云保護,硬是從亂軍之中殺出了一條血路逃了出去。 可是等他討回薊縣城,卻驚恐的發現,城墻之上的旗幟已經換成了張遼的旗幟! 原來張遼見公孫瓚中計,當即連夜率領七千近衛軍趕來。 聲稱公孫瓚劫營失敗,已然伏誅。 若不開城投降,入城之后,屠城三日! 城內眾將聞之盡皆喪膽。 但還有人不相信公孫瓚已死,不愿開城投降。 可就在這時,城內公孫越攜帶數百名披甲執銳的心腹殺到城門處,大開城門,將薊縣城獻了。 公孫越之前攻呂布大敗,被公孫瓚下了大獄,揚言出兵之日斬他祭旗。 但突發漁陽叛亂,公孫瓚倉皇出兵,忘了這件事。 公孫瓚離去之后,公孫越得組內交好者引死士劫獄救出。 本想逃出城外,得知張遼前來,公孫越心一橫,索性獻城投降。 城門之外,公孫瓚看著領兵出城的張遼,心中萬念俱灰,索性橫刀自刎。 張遼令眾人勿動,親自上前:“子龍忠義,然不遇良主。此有書信兩封,乃我家主公親筆。” “言稱:若子龍不愿降,可持此信投靠司隸曹孟德或者徐州劉玄德,必不負卿之心中抱負!”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