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已立,自是該忙朝上的事情了,有太平公主鎮著,張昌宗依舊做他的金吾衛大將軍,看好長安城,于朝政能插手的地方不多,現在上至皇帝,太平公主、太子李隆基幾個都在忙著肅清韋氏一族在朝中的影響。 站在朝上,聽著各處的匯報,張昌宗悄悄砸牙花子,中宗這個人真是……不知道怎么說了,說他對兒女好,可是,李重潤、永泰公主卻是他逼死的,若說他對兒女不好,安樂公主能有今時今日的張揚跋扈,中宗的驕縱功不可沒。 中宗自己生活算不上奢侈,內府的府庫作為皇帝的私庫,女兒要花,他也毫不猶豫的就給了,花完了都沒說一句,這等寵溺女兒也算是千古少有。人性真真復雜。 中宗當政的時候,并未任賢選能,反而放任韋后、安樂公主、長寧公主幾個賣官鬻爵,各品級明碼標價,不止她們府中的官員,便是朝中某些官職,也被幾人販賣了,搞得烏煙瘴氣的,很是難看。 這些官員清理出去也簡單,但是,清理了朝廷就面臨著一個問題,沒人干活兒了!更重要的是,國庫也好,府庫也好,都沒錢了,都窮!特別是皇帝的私人府庫,已經被安樂、長寧花完了,后面韋后上臺想不橫征暴斂都難,因為太窮了! 這些附逆的官員肅清,空出來的位置需要人手,就為了這個,最近鎮國公主府上幾乎可謂車水馬龍,太平公主如今權勢赫赫,想走她門路的人不少。 除了這些,朝中重點商議的還有空缺的宰相,如今朝中內外交困,正需要一個能力強的的宰相來調和內外,輔國理政,張仁愿、唐休璟、蘇瑰還是差了些火候。 “若說宰相人選,臣妹這里倒是有個人選,就是不知是否合皇兄之意?” 太平公主施施然道。太平公主、太子李隆基分左右而坐,太子位尊居于左,太平公主雖有大功,因是公主,屈居于右。 李旦一聽太平公主有人選推薦,立即問道:“臣妹欲舉薦何人?” “回皇兄,臣妹舉薦姚元之。” “姚元之?” 這人李旦自然聽過,歷仕則天皇后、中宗兩朝,當年則天皇后登基為帝,各地檄文如雪片般飛來,姚元之“剖析若流,條理分明”,極得則天皇后欣賞,神龍政變時,他也曾參與,只是功勞不如五王那般大,卻也因此擢升為縣侯,實食封兩百戶。 只是,后來因為神龍政變后,同情則天皇后的處境,曾出言勸中宗善待則天皇后被貶斥出京,歷任越州、均州等刺史,因施政有方,在各地皆有極佳的官聲和民望。 姚元之這人,既有才能,又有操守,還做過相王府的屬官,太平公主舉薦這人,相王自是熟識的。當即道:“大善,姚元之不錯,多謝阿妹為愚兄舉薦賢良,不使野有遺賢。” 太平公主謙恭的道:“皇兄過譽,若能為皇兄分擔一二,便是小妹的榮幸。” 兄妹兩個一唱一和,看著和諧非常,當然,如果忽略李旦笑容里那過于親切的成分,那真真可算得上兄妹間的榜樣了。 然后,自姚元之開始,太平公主又舉薦了數人,只要是她舉薦的,李旦皆準了,反而太子一人默默坐著,一句話都插不上。 張昌宗都不用看就能猜到站在太子一邊的朝臣們會有什么表情和想法,但是,除了蛋疼,他還什么都不能干,他那岳母大人如今正在興頭上,他無論說什么,大概都要打幾分折扣,且耐著性子等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