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最終的投資方案就是唐安工作室出導演、設備以及約2700萬現金占據總投資的一半,分得影片所有收益的50%。 中影以劇組和特效入股,作價2000萬左右,占據35的收益。 華宜出一眾演員+700萬現金,占15%的收益。 而陳道銘的那部分片酬不作為投資入股。 總的來說華宜吃的虧最多,大概讓出去了2個點的收益。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三方里就華宜最不重要,當然要吃點虧。 簽訂好合同,出品方就是三家公司了。 接下來是發行事宜,內地由中影和伯納共同發行,發行費也上漲到了12%。 國內最大的兩家發行公司,一家國營巨無霸,一家私企巨頭,首映至少能爭取到60%的排片,而且大部分都是處于城市中心地帶的影院。 讓出了兩個點的發行費,換來兩家公司全力發行,也算是賺到了。 如果不是拷貝費用太高,甚至80%的排片都不是問題。 這個年代會走進電影院的觀眾就那么多,排片過剩也沒多大用,絕大部分影院都大片大片地空著,浪費拷貝。 60%差不多是極限了,從上映初就全力榨干觀眾的電影票! 10月中旬,劇組差不多準備妥當,攝影棚也基本布置好,只剩下派出去尋找外景拍攝地點的人還沒回來。 制片主任趙磊親自帶人去了香江尋找外景拍攝地點,伯納方面拍了人從中協助,每到一處地方就會將四周圖片發給唐安,由他定奪。 外聯制片王振國則負責京城的外景選擇,以及聯絡一所高校,拍攝陳道銘講課時的戲份。 這部分如果要搭建攝影棚的話,一個大階梯教室的面積可不小,加上座椅什么的,費用也不低。 直接找個大學拍攝,那些群演直接從學生中拉,本色演出,還剩了一筆片酬。 ...... 在公司忙活了一上午,和徐嫚云一起做好了詳細的制片方案。 制片,不止是拍攝。 唐安不光是導演,他不僅僅要負責把電影拍好,整個劇組方方面面的事都需要他把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