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就特效分析了一大堆,韓三坪也有些動搖了,畢竟他也不太懂特效,聽唐安說了這么多,感覺挺有道理的。 說了這么多,口也干了。 喝了口水,唐安又說道,“其實特效不是最主要的問題,世界上光憑特效就讓觀眾滿意的電影很少,不管是演員、特效,都是基于劇情服務的。” “好的故事,哪怕制作的不夠精良,也能讓觀眾滿意,但是國內的觀眾都是看著《西游記》長大的,而鄭寶銳呢?” 劇情垃圾,什么都白費,你特效再好,演技再好,服化道再精致,都沒用,這種例子國內多的是。 視、聽! 電影看的就是故事,除非你特效能夠讓觀眾無視劇情的優劣。 更何況是《西游記》,還用的是《大鬧天宮》的名號。 《大話西游》那是大話,顧名思義,按字典意思,就是虛夸地說。 《西游降魔》也只是套了一個人物名字而已。 可是用了這《大鬧天宮》的名字,那就等于給自己設立了一個框框,由不得瞎幾把改了。 觀眾腦海中都有了一個固定的印象,看電影的時候已經有了主觀印象。 那是數年,甚至十多年在腦中根深蒂固的印象,想要一部電影就替代觀眾腦中的印象,那除非你改的實在是很精彩。 總不忠實原著不重要,電視劇《西游記》本來就不忠于原著。 就算是現在反復重播的《西游記》,也被閹割過了。 86版《西游記》現在應該有三個版本了,86年一版試播的11集,88年播出了全部25集,到現在,網絡上的算是第三版,每一版都有不同程度的刪減。 劇情刪減了一部分,還有大量配音、插曲。 《大圣鬧天宮》那一集的插曲本來是《生無名本無姓》,給改成了《大圣歌》。 原本的歌詞寫的相當好,簡簡單單。 《困囚五行山》那一集的插曲《他多想是顆小草》,改成了《五百年滄海桑田》。 這兩首歌,是同一首曲的兩首不同歌詞,從歌詞方面來說,《他多想是棵小草》的歌詞體現側重于孫悟空對自由的向往。 雖然那位女士的聲音有些甜,不過歌聲配上畫面,那感覺沒的說。 《五百年滄海桑田》的歌詞則側重于孫悟空五百年的內心修煉。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和諧的原因,你蹲大牢了就該好好反省、悔過,而不是去想著什么自由。 其實《西游記》里有很多如今玄幻、仙俠、魔幻影視劇值得學習的地方,尤其是特技和打斗方面。 在電視劇里,大鬧天宮中打斗并不是很多,或者說基本沒有,大多是孫悟空的表情和神仙們的舉動,在簡簡單單的幾個動作里,觀眾感覺的不單單是憤怒,還有霸氣,傲氣。 動作再好看特技再好也只是表面,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特技太多免不了一個“假”,真正能要做好還是內心戲,這才是“真”。 當然,表面能夠做好也是錦上添花,更好一點。 問題是神仙打架不好拍,拍不好的時候就該學學《西游記》里的方法,通過人物的表情和舉動,烘托出氣氛來。 ...... “這么說吧韓董,全CG的特效很容易失真,演員方面我沒有現場看過不多做評論,但是鄭寶銳絕對無法理解我們內地觀眾心中的《大鬧天宮》,因為他從小不是看著《西游記》長大的。” “特效、角色、劇情都無法讓觀眾滿意,必然是一部失敗的作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