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時間進入到了九月,唐安把一些事情都處理完了,便開始投入到劇本的創作中去。 那部軍事片,自然就是《紅海行動》了。 作為國內最優秀的幾部現代軍事片之一,《紅海行動》在質量上絲毫不比《戰狼2》差。 只是兩個不同的類型,后來上映的時候,雙方的影迷之間也有很多爭論。 一個個人英雄主義,一個是更注重團隊,都在各自的方向做的很好,側重點不同罷了。 《紅海行動》的影迷噴《戰狼2》不合邏輯,太假,其實兩部電影都有不合邏輯、假的地方。 任何一部電影,尤其是商業電影,都能從中找出一大堆漏洞來。 就是為了吸引觀眾眼球的一部電影,不可能做真正的真實。 夸張,是一種表現方式。 觀眾也不在意真實與否,有時候你非要往真實上面寫,不僅少了觀賞性,絕大部分不了解的觀眾反而會認為不真實。 寫本小說,主角高中畢業考不上大學,從二流子開始,一路造假做到了部級高官。 真實嗎? 大部分人肯定覺得不真實。 但這就發生了,真人真事! 現實都如此,永遠不知道有多么奇葩的事在發生。 在人為創造的電影里追求真實是不可能的,只要不是什么大的硬傷,能夠自圓其說把故事講好,那電影的劇情上就合格了。 《紅海行動》也有很多漏洞,事實上越火的電影漏洞越多,因為看過的人太多了。 《戰狼2》為了渲染個人英雄主義,更加不真實,但是這片子就不能真實,要不然可能就沒這么爽了。 相比而言,《紅海行動》已經夠真實了,足夠了。 最后解救人質之后,隊長還要去搶黃餅(核原料),在我國軍隊的紀律來說,是非常不真實的。 但是那個私自的行動,是作為一個商業電影非常正確甚至是成功的情節設計而已。 作為一個商業電影,必須照顧觀眾的情緒。 在一個8人隊伍犧牲兩個殘廢2個后,作為隊長,打著“對于黃餅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的招牌,帶著小隊去為隊友報仇——這個很符合正常邏輯。 隊友犧牲,不憤怒嗎? 不想報仇嗎? 但是任務已經完成了,怎么報仇? 那是違反紀律的! 但是,打個擦邊球,用“反核”做借口去報仇雪恨, 這就很符合邏輯和正常思維了。 紀律是死的,隊長卻是個活人,有血有肉的活人。 《亮劍》里,李云龍還為了和尚滅了黑云寨呢,《順溜》里面順溜最后還是開槍了。 反之,如果劇情到任務完成犧牲兩人就結束,作為正常觀眾,能接受? 憑什么恐怖分子能這么囂張還能逍遙法外? 說好的“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呢? 這么丟下兩個犧牲的烈士回國太不爽了! 觀眾不爽,就是導演的不對! 所以必須報仇! 反派必須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