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魔都電影節主辦的這個“2014華語新導演計劃”也沒多大名氣,最起碼對外界來說,十個網民至少有八個沒聽過。 魔都電影節雖然貴為國際A類電影節,但是畢竟沒有金馬、金像獎的底蘊,甚至對普通觀眾來說,金雞百花的名氣都要稍微大一點,從每年各大電影節的熱度就能看出來。 發布會現場來的媒體也就十來家,也沒有什么復雜的儀式。 組委會來了一個主任,文廣集團來了位副總,開場就是一大堆場面話。 誰都不想聽,但是在大多數場合都是必須要講的。 臺下的導演們一個個正襟危坐,他們能坐在這里,進入大師班學習也都是經過層層選拔的。 主辦方一共收到了全球各地上萬封簡歷,才選中了這30個人,都有著相關的從業經驗,至少編劇、執導了微電影、短片。 國內這些扶持新導演的計劃也都不是面子工程,好處是實打實的,不管哪個計劃,至少都誕生過那么一兩部電影。 不管成本多低,至少主辦方愿意出錢。 而魔都電影節肯定比民營企業更要面子,也就是說最后至少會投資一兩個人的新片。 而且這個新導演計劃是魔都電影節為“華國電影創投項目”新創立的子單元,還有一個子單元是青年導演計劃,出過不少知名電影,柏林金熊、銀熊都拿過。 更何況魔都電影節請了唐安過來,前幾天臨時通知的,這更令現場的三十名學員激動不已了。 國內第一導演,國內最大民營影視公司老板,要是被唐安看中了,那真的就要一步登天了。 想想徐征、吳爾善、田宇升他們,這幾位唐安扶持起來的新導演,每個人都在電影行業出闖出了一番事業,最差的田宇升,兩部電影票房加起來都七八億了。 雖然這些人心里都異常激動,不過臺上老師們在看著,還有很多記者在現場,表面上還是比較克制的。 現場為數不多的媒體也是才剛知道唐安會來,對他會來出席這么一個小小的活動也大感奇怪。 記者們趁著臺上主辦方講話的時機,小聲地議論著。 “唉,之前也沒聽到消息啊,唐安現在那部《神秘巨星》不是還在拍嗎,怎么有時間跑這來?” “天知道,可能是魔都電影節特意邀請的吧。” “唐安怎么會無緣無故答應魔都電影節的邀請,又不是什么重要的活動,他連開幕式都只來過一次。” “我猜應該是沖著什么人來的,這不是導演大師班嘛,這三十個人里估計有唐安看好的人。” “對啊,唐安看人的眼光還是很準的。” 七嘴八舌地說著,終于找到了一個說得通的解釋。 記者們不時地打量起這三十個人來,想找出來哪個是唐安看好的人。 這下搞得那三十個人莫名其妙,這些記者怎么一個個都盯著他們看。 不過臺上主辦方的開場白也很快講完了,逐一介紹起包括唐安在內的幾位老師。 “今天魔都國際電影節華語新導演計劃的第一屆,本次邀請到了唐安、巖井駿二、關金鵬、魏德勝四位大導演,以及著名攝影師余力韋、關本亮、李耀輝,剛才大家熱烈掌聲歡迎過了。首先允許我代表魔都電影節組委會感謝幾位的到來。 在去年年底找到這幾位時,當時提出扶持年輕導演的時候,幾位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唐安導演今年更是還有兩個項目,也抽空趕到現場與年輕人對話,這是對年輕人最好的鼓勵......” 啪啪啪啪... 眾人鼓掌。 唐安首先講話,“各位,大家好,說起青年導演,我應該算一個,剛才我在這里,看著臺下的諸位,讓我想起了當年的自己。在幾年前,對于導演這個行業來說,年輕就是缺點,幾乎沒有哪家公司,沒有哪個投資方愿意投資一個新人導演的片子,在座的各位想必已經和很多家影視公司、投資商面前碰了壁。” 作為年輕導演中的代表人物,唐安24歲單獨執導,還是在十年前那個時代,對這方面有更多感觸。 臺下這三三十個人也都默然不語,他們大多數都是三十歲左右,這個年紀對導演這個行業來說,肯定不太讓人相信。 大多數也都給許多影視公司遞過策劃書和劇本,無一不是石沉大海,要不然也不會來這了。 現在影視行業越來越大,人才缺口也更大,有能力、有資歷的早高升了,各大影視公司的編審部門負責初審的,大多都是文學方向專業畢業不久的畢業生,90%的項目在他們手上就被刷下去了,到不了決策者手上。 唐安這話讓他們又想起了一次次被拒的境遇,被那些影視公司編審部門一些20多歲的外行人拒絕。 年輕是劣勢,要么有關系,要么項目被一層一層提交到影視公司高層手上,最后被看中,否則就只能慢慢熬,等運氣了。 不過有著唐安、寧昊這些一飛沖天的先例在,他們倒也沒有對這個行業失去信心和耐心。 唐安也不是來給他們潑冷水的,他轉而說道,“但那是以前,現在的影視行業最看重的要素是資本、故事、年輕人,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就像世紀初華國電影市場進入古裝大片的時代,國內上映的影片類型因為那次變革煥然一新。 而現在,十年過去了,古裝大制作開始退出主流大片的舞臺,各大公司基本上沒有了制作古裝大片的計劃,反而是愛情、喜劇、青春懷舊這些沒有大場面,更注重故事性的電影不斷嶄露頭角。 這正是年輕人應該具備的,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銳意進取的才華......” 一說一大段,眾人凈看著他一個人說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