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任何一個行業(yè),每個新人剛入行的時候都想著一鳴驚人、一飛沖天。 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者,都想著自己是下一個馬勻。 寫小說的想著一書封神,版權大賣,吊打各路白金大神。 電影學院的學生想著一舉成名天下知,但凡有人的地方就能看到自己的身影。 做導演的,也都想著處女作就票房大賣,成為各大影視公司的座上賓。 以往那些不相信自己,不肯投資的影視大鱷都競相追逐,所有明星哭著喊著要上自己的戲、上自己的床。 陳實誠作為一個新人電影導演,也不是沒有幻想過這事。 作為半個新人,陳實誠也有這個資本,畢竟電視劇版的《京城愛情故事》也是爆紅過,不管是電視臺還是視頻網(wǎng)站,收視率和點擊量都是同期最高的。 第一次拍電視劇就大火,接著躊躇滿志要拍電影。 但是終歸是兩個領域,當他拿著策劃書找到新麗傳媒時,還是被婉拒了。 第一次見新麗傳媒CEO王子紋,被拒了。 第二次直接找到曹華易,同樣如此。 雖然借口很好,不顧陳實誠還是從他們的話語和眼神中看到了一絲不以為然. 要知道電視劇《京城愛情故事》給新麗傳媒帶來了上億的收入,幾乎支撐起了當年新麗全年的財報。 如果陳實誠是小說男主角的話,那新麗傳媒簡直是完美的“反派”。 新麗不投資,就算陳實誠家境不錯,可也拿不出這么多錢。 他只能重新找投資,江浙衛(wèi)視、江浙藍天下、英黃、江寧衛(wèi)視,江寧衛(wèi)視還拉著它一家廣告商,一個做服裝的公司投了一點。 然后陳實誠還找了京城電影學院下屬的青年電影制片廠,陸陸續(xù)續(xù)拉了一點投資。 恰好那時候萬達入股了新麗傳媒,成為新麗第十一大股東,剛進入影視制作行業(yè)的萬達和陳實誠一拍即合,出了剩下的資金,這才籌夠了錢。 標準的主角模板,一開始拍電視劇大火,但是電影不被看好,接著找其他投資,電影大火,之前不肯投資的公司悔恨萬分。 陳實誠幻想過電影爆紅,而且不止一次地想過。 但是首日破億的成績依然是一個天大的驚喜,光以首日票房來看的話,他已經(jīng)可以排進全國前十了。 再加上媒體的大力吹捧,每到一處宣傳,那陣勢,那記者,規(guī)格比名導絲毫不差。 很多媒體排的那個十大新人導演,把他排在第一位,壓過了票房破七億的趙瑋、手握兩部十億大片的吳爾善,都快捧上天了。 陳思誠也樂在其中,只要有實力,就不怕捧殺。 以首日破億的數(shù)據(jù),哪怕到不了十億,最終怎么著也有個七八億多點的。 雖然之后兩天周末跌了一半,不過三天也有兩億了。 但是,星期一再跌了一半多,從單日破億,到單日2100萬,才四天的時間,就從中間砍了兩刀,這個跌幅也是罕見了。 照這么下去,七八億是別想了,要是過兩天再砍一刀,也就三四億的命了。 周一的票房將陳實誠拉回了現(xiàn)實,一飛沖天不可能了。 雖然這個數(shù)據(jù)對于一部投資接近5000萬的愛情電影來說已經(jīng)相當不錯了,但是也僅僅算是黑馬而已。 趙瑋的《致青春》投資比這少,拿了七億票房,鄧朝的《分手大師》票房也比《京城愛情故事》高。 票房的跳水,隨之而來的是媒體風向的急轉而下,之前捧上天的稿子好像一瞬間全都不見了。 四天打了兩個對折,比去年暑假的《盜墓筆記》還要狠。 各種批評、貶低、落井下石的聲音都出來了,一部黑馬電影被各種貶低。 看著網(wǎng)上和之前截然不同的新聞,陳實誠郁悶地砸了下鍵盤,把電腦關上,準備應付大變臉的媒體了。 ...... 情人節(jié)殺出的一匹黑馬迅速墜落,對于圈內一些影視公司來說還是始料未及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