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內華達鐵路-《狂野北美1846》
第(1/3)頁
1856年9月21日
英國與美國經過多輪談判,雙方達成了《紐波特貿易條約》,其中的很多貿易條款照顧到了英方的迫切需求,大幅度削減關稅,能夠讓來自英國的商品更加暢通無阻的進入美國市場。
作為世界工廠,英國一直致力于推廣貿易自由化政策,力圖打破各國貿易枷鎖,為英國工業商品贏得更多進入市場的機會。
條約簽署后,倫敦《泰晤士報》興奮的報道;“這是一項符合英美兩國間根本利益的貿易安排,對于密切跨大西洋關系,擴大倫敦在北美地區的影響力,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是一個鮮明的信號,引起了大唐王國高度關注。
王國外交大臣胡安-卡洛斯伯爵在回答記者問時,這樣評價《紐波特貿易條約》;
“這一條約的簽署,具有重大意義。
我們高興地看到美國向正確的方向邁進一步,這對緩和跨大西洋和北美地區間矛盾,將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大唐王國將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并且致力于未來唐美兩國關系正常化,為北美地區和平發展的美好前景,做出孜孜不倦的努力……”
在公開場合,大唐王國以外交辭令回應普羅大眾的關注,僅從字面上,很難看出其中隱含的深意。
實際上
大唐王國極為重視英美兩國間的親密互動,《紐波特貿易條約》絕不是一項可以忽視的雙邊貿易安排,而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要引起高度重視。
該條約的簽訂,顯示倫敦對美政策的180度轉變,也顯示出倫敦意圖在北美地區搞平衡的態度,必將影響到地區間局勢。
在此之前
倫敦四處插手的政策令美國佬極為頭疼,南方分裂勢力最大的靠山就是英國人,那些白人棉花種植園中,10個中至少有七八個是來自英格蘭或蘇格蘭,至不濟也是愛爾蘭人,剩下的有兩個是法國裔,只有一個可能是德國裔或者其他歐洲后裔。
在19世紀中葉的美國,東海岸以紐約費城為首的沿海發達地區中,上流社會基本上以英國人為主,政治家、金融家、律師、企業主和白人種植園主大部分是英裔美國人,德商美國人以工人和小企業主占絕對多數,面包店主和游手好閑的流浪漢大部分是意裔美國人。
英屬北美十三州是美國獨立的基礎,至今依然是最核心的部分,如果把倫敦比喻成嚴苛而喜歡指手畫腳的老父親,美國就應該是叛逆而自強的兒子。
兩者間的恩怨很難說的清,但對大唐王國來說,英美靠近可不是好事,必然會損害大唐王國的利益。
王國政府為此抽調了專門的專家深入分析當前的北美政經形勢,做好了充分的應對準備。
9月27日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农安县|
高台县|
黎川县|
高淳县|
喀什市|
武隆县|
佳木斯市|
乌拉特前旗|
措美县|
海盐县|
田林县|
九龙坡区|
昌吉市|
西和县|
盘锦市|
襄汾县|
尼玛县|
安西县|
南宁市|
兖州市|
乐山市|
遂溪县|
宜城市|
十堰市|
全南县|
永新县|
昌江|
和田市|
共和县|
武功县|
永安市|
泾川县|
中牟县|
松原市|
大邑县|
合肥市|
二手房|
刚察县|
安达市|
若羌县|
金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