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孫可望應對洪承疇西南防線的戰略并不復雜——牽制,分割,包圍,突破! 這既是“軍事內閣”從全國戰局著眼的最終結果,也是孫可望進一步確立自己權威的最佳選擇。 用殿前軍以外的大軍牽制武昌,漢陽兩地之外的清軍,再以盧名臣所部“長江水師”將這兩地的六七萬清軍分割成兩部, 然后以殿前軍主力包圍武昌城,再在此處尋求突破。 換言之,若是不出意外,武昌城將會是明清雙方此次戰役最終大決戰的地點。無論是孫可望圍點打援,還是洪承疇的據城固守,清廷的內外夾擊。 這其中自然是被賦予了巨大的政治考量的,但最關鍵的還是武昌府在西南地區至關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 只要攻下武昌府, 孫可望就掌握了西南戰局的主動權,不再需要突破湘贛,粵贛,粵閩等地的崇山峻嶺,而能直接由長江水系北上,南下,東進,謀取湖北,江西,甚至是南直隸。 這樣的作戰思路和原本歷史上錢謙益,孫可望,張煌言等人謀劃的“長江戰役”其實不謀而合。 當然,原本歷史上所謂“東西合擊”的長江戰役只是一個相當原始樸素的戰略設想, 因為種種原因,從未正式實施過。 也正是因為這個戰略設想從未真正實現過, 才引發了后來研究者的無限設想。 但就當時明清雙方的實力差距而言,無論是孫可望還是張煌言,在長江沿岸均被清廷控制的情況下, 其實都難以一路突破, 最終實現會師。 就算是現在, 永歷-大西復合政權的實力比原本歷史上強大了一倍不止,在缺乏補給的情況下,也沒有能力實現一路突破。 不過,孫可望攻下武昌府之后或許一時沒有能力直接打到江南一帶,可在江南地區仍舊堅持抵抗的抗清義師,那些因為清廷暴政,不得已暫時屈服的士紳聽到這個消息之后會做何反應,就不是清廷可以不去考慮的了! “武昌城目前的軍情如何?” 孫可望派賀九儀往東北方向清掃清軍的據點之后,當即率領殿前軍主力突入武昌城周邊。在安排妥當了各部的圍城任務之后,又馬上召集諸將到中軍大帳中開始了軍情總結。 “洪承疇部署在武昌城南面的各個據點都已經被我軍肅清,其中的守軍大部分逃進了城內,也有數百綠營兵逃跑不及,被我軍俘虜了。” 白文選依舊獨得孫可望的信任,戰場之上的大小事務都會經他的手。此時正志得意滿地匯報殿前軍在武昌府的最新軍情。 “據賀九儀剛剛傳回的急報,武昌府東部各城鎮早已一片空虛,原本駐守在當地的五千余清軍似乎連夜撤回了武昌城內。” 營帳之中的大小諸將聞言,都不由得皺了皺眉頭, 便是孫可望蹙眉端坐, 一時無言。 “看來咱們還是慢了一步,洪承疇這次是早就防著咱們了。”白文選頓了頓, 又補充道: “武昌東部,南部各個城鎮的大部分守軍都已經撤入了城內,這部分清兵估計有一萬左右,城中原本的守軍又有近三萬之多……不過,武昌城周邊的清軍已經被完全肅清,除長江水道以外,通往江西的各條交通要道也已經被我軍控制,武昌已經徹底成為了一座孤城。” “馬寶,今日你和清軍騎兵打了一仗,說說具體情況如何?”孫可望扭頭看向了馬寶,原本皺著的眉頭稍稍舒展。 馬寶聞言,當即彎腰,拱手抱拳以對,頗有些得意道:“回國主,今日與末將所部交戰的應該是武昌城內八旗兵最精銳的巴牙喇,有六百多騎,戰斗力十分強悍。” “嗯,巴牙喇的戰斗力確實不容小覷。”孫可望聽罷,點了點頭,“馬將軍能以一倍兵力擊退這支突襲的清軍,實在是難得,孤果然沒有看錯你。” 馬寶一聽,心領神會,腰弓得更低了:“末將不敢居功,此皆是國主用人得當,計劃周密,將士賣命之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