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章 拼命-《伐清1652》


    第(1/3)頁

    為了第二次東征最終決戰的勝利,從糧草,火槍火炮,盔甲刀槍這些大宗軍事裝備,再到整個永歷-大西復合政權的全面動員,戰兵,農兵,民夫的征召,孫可望和麾下諸將都已經根據最新形勢做出了調整。

    曠日持久的戰爭使得西南各地府庫一空,若非大西軍掌握了制水權,有長江,湘江,珠江三大水系為依托運輸糧草軍需,孫可望恐怕根本無法進行如此接近極限的軍事動員。

    要知道,若是走陸路,便是全程官道,路上的損耗也是驚人的,更別說西南各處的馬匹全都已經被征作戰馬了,精良的好馬用作騎兵,雜馬用作普通哨騎,大軍將領的護衛,以及輜重營。

    便是營莊的耕牛也已經被征發了相當一部分,用以大軍的火炮拉運,以及補充輜重營騾馬的不足。

    不過,得益于孫可望控制到戶的基層行政體制,遍布各地的營莊,軍戶,西南大后方幾乎沒有發生過民眾暴亂。

    但是,前線戰爭的壓力還是很快傳導到了大后方,特別是秋糧搶收之后,各個營莊之中都已經開始選拔精悍兵馬派往前線。

    作為整個政權的最大收益群體,這些農兵平日里沒少接受忠誠教育。這個時候,無論是因為對孫可望的忠心,還是單純為了保護自己的土地和家人,絕大多數農兵都奮勇報名,搶著上前線。

    這片土地上,從來不缺勇士,也不缺有骨氣的人,只要有合理的組織制度,有合理的激勵制度,他們便會為了自己的土地,自己的財產,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國家流血犧牲。

    但如果要賣兒賣女,還是缺衣少食,還要拿著隨時可能炸膛的火器才能上陣拼死沖殺的話,那就不一樣了。

    盡管,就算如此,還是有無數仁人志士投身其中,只是為了有尊嚴,不當奴才。

    不止是這些農兵,便是那些因為傷病已經退役的老兵們,也紛紛站了出來承擔起維護地方秩序的任務。

    孫可望通過“土地分配”和“戰時體制”的政策,成功把軍隊綁到了土地之上,他們賴以生存的所有一切都被行政體系控制著,這確保了絕大多數人在沒有內部清洗的時候可以保持絕對忠誠。

    這并不是孫可望的戰爭,也不是某些將軍的戰爭,這是所有人的戰爭——贏了便是山河重復,不用跪著,不用做奴隸。輸了,如今擁有的一切,便會立即失去。

    與此同時,清廷也沒閑著,正如孫可望,白文選等人的預測的那樣,為了贏得戰爭的最終勝利,清廷也進行的極限動員。

    只不過,以小族御大國的滿清朝廷并不能有效地利用占領區的人力物力財力,只能依靠滿蒙漢八旗和附屬于其中的包衣。

    只是,這一部分人,經過這么多年的戰爭,便是算上老弱病殘,也已經只剩下一百多萬,其中大半都還是包衣,已經不能再經受一次十萬級的軍事損失。

    不過,由于順治皇帝已經基本上完成了皇權的集中,八旗之中如今無人可與之抗衡,使得他得以充分利用八旗的軍事力量,并不像父親皇太極那般處處受限。

    而經過大臣們的最終商議裁決,順治小皇帝最終決定將岳樂調往湖北,指揮南下的八旗主力大軍,而江西,福建的戰事則由屯齊和陳泰共同統制。

    順治原本是不想用屯齊的,但現在清廷已經無將可派,漢人又不能完全信任,與其派年幼的親王宗室,還不如讓屯齊將功折罪。

    換言之,清廷根據岳樂和洪承疇送回的軍報,也已經猜到了孫可望的計劃,最終的決戰地點,同樣選在了武昌。

    同樣的,為了確保己方主力大軍能夠獲得戰場主動權,岳樂在調任之前必須安排好江西和福建兩省的軍務。

    在如今兩軍對峙為主,偶爾爆發小規模沖突的情況下,自然沒什么兵力部署方面的軍事調整,但交替防區的兩個主將之間,無疑需要妥善的溝通。

    “王爺,末將懷疑,李定國現在已經偷偷回到廣東了,留在漳州府指揮大軍作戰的,極有可能是他手下的大將竇名望。”兩人交換了各自防區的基本軍情之后,陳泰又說出了自己的疑惑:

    “自從原漳州府守備千總劉國軒叛國投敵以來,已經有三個月,按理說糧草已經充沛,他又號稱調來了五萬大軍,就算實際只有一半,李定國也應該采取行動了。

    可問題是,他到目前為止,還是從未發動過任何大規模進攻。

    因此,末將認為,之前李定國在漳州府城的行動只是為了逼迫鄭成功出兵,破壞和談,他的目標仍舊是贛州府,南安府一帶。”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鼎市| 无极县| 弥渡县| 嵩明县| 沈阳市| 岳西县| 嘉鱼县| 罗江县| 台湾省| 万荣县| 桓台县| 绥阳县| 石楼县| 博野县| 温州市| 泗阳县| 呈贡县| 通江县| 玉林市| 虞城县| 巩义市| 竹溪县| 凤城市| 吐鲁番市| 灵武市| 阿坝县| 广丰县| 本溪| 白河县| 民和| 莆田市| 常熟市| 茂名市| 拜城县| 陆丰市| 穆棱市| 石棉县| 澎湖县| 方城县| 民丰县| 霍林郭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