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新方略-《伐清1652》
第(3/3)頁
“呃.....”靳統武一副很難為情的樣子,頓了頓,繼續說道:“末將以為,是馬將軍的說法......不,賀將軍的說法......呃,還是馬將軍吧,但是賀將軍說得也確實很有道理......”
靳統武此話一出,賀九儀和馬寶都白高興了一場不說,兩人在諸將的憋笑下一陣尷尬,但是又不能把靳統武怎么樣。而且,他們也很清楚靳統武這么說是因為什么。
“看來靳將軍也是難以抉擇啊,怪不得定國事事都會慢孤一步,原來都是手下的良將都過于謹慎了。哈哈哈哈......”
孫可望倒是沒想到靳統武這么頭鐵,居然為了不正面回答自己的問題,連名聲都不要了。他見狀冷嘲熱諷了一句,哈哈笑了幾聲之后,稍微準備了一下措辭,便拿起了桌子上那根裝飾精美的細長棍子,指著地圖上撫州的方向說道:
“咱們現在看起來好像是在討論撫州和東鄉的戰事,但孤覺得,這只是表面,咱們真正在討論的,要做出決定的,其實是作戰的方式和根本問題。”
孫可望此話一出,不少人便摸不著頭腦了。但這正是孫可望想要的效果——做領導的人說話,就是要化小為大,化實為虛,手下的人聽不懂了,才能保持神秘感,靠猜了,才能在必要的時候把自己摘干凈。
“咱們從八年前出川入滇開始,便一直打勝仗,打那些軍頭軍閥勝,打土司叛軍勝,打綠營藩兵勝,打八旗滿人還是勝。靠的是什么?穩!”孫可望一錘定音,當即敲定了主題:
“如果不是咱們能夠獲得更多糧草,更多軍需,有更多兵馬,做了更多的準備,如何來的連戰連勝?”
屋中諸將聞言,都豎起了耳朵,聽著孫可望的總結分析,每一個看起來都很認真很佩服的樣子。
“三年前雙禮和定國東征,入湘取桂,文秀北伐吳三桂,孤攻辰州,新墻河,岳陽,無不是如此,靠的是咱們在云貴五年的積累。而如今收復湖北,江西和福建,也大抵如此,靠的是整個西南七省的全體動員,百姓節衣縮食,甘愿服役。若是沒有這些,咱們憑什么勝?”
這些都是諸將親身經歷的事情,他們自然深有感悟,也都十分認同孫可望的說法。大西軍經過訓練之后,甚至說所有明軍在經過訓練之后,都不比所謂的八旗軍差,以前明軍之所以一直敗,真正的問題在后勤補給,在于糧草軍需,以及那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指揮系統。
“所以孤才說,咱們今日要討論的,其實并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問題,而是攻守之術,是大軍勝敗的根本所在。”孫可望侃侃而談,儼然就是早有準備。
“武昌大戰咱們雖然勝了,但清廷并不是徹底沒了可以野戰的兵馬,陜甘還有吳三桂的關寧軍和數萬邊軍改編而成的綠營軍,洪承疇,岳樂,屯齊等人手中也還有十萬大軍,便是江南等地,清廷也還有上萬可戰之兵,咱們離最終的勝利,還是有不短的距離的。
所以,孤以為,穩扎穩打,先恢復大軍的實力,然后再徐徐圖之,爭取兩年之內,在江南,將清軍的野戰之力,一舉殲滅,才是最佳的穩妥之策。只要清廷失去了這些數十年辛苦培養起來的野戰主力,就算臨時拉出了百萬綠營,又有何懼?”
“國主的意思,清軍同樣沒有準備,也不敢主動進攻咱們,所以只要咱們也不打撫州和東鄉,只做基本的防御,清軍主力便會很快撤退。
而等到我大軍恢復實力,有了充足的準備和十分的把握之后,再與之一戰決勝負?”馬寶當即假意詢問,實則奉承道。
“是臣考慮不周,目光短淺,今日聽國主一席話,正是醍醐灌頂,三生有幸。”賀九儀也不甘示弱,把肚子里的所有墨水一股腦全部倒了出來。
“而且,正如國主所言,清軍雖然占據撫州和東鄉兩個交通樞紐,但糧草不濟,并無大規模進攻的實力。若是小股部隊,來多少,咱們就殺多少,正好用來訓練新兵,提升他們的實戰能力。到時,清軍必然不敢再來。”白文選也當即補充道。
“國主真是深謀遠慮,微臣真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若非國主高瞻遠矚,早在入滇之時就謀劃好了這一切,戰時又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哪有今日的勝利?百勝不驕,更是凡人所不能比。若是我等凡夫俗子,哪里能忍得住這等好處?”
任僎話里有話,原本還是將孫可望稱為人中真龍的,但想到對方并沒有表彰戰前士兵呼喊萬歲的事情,便又收斂了一些。
孫可望聽著諸將的奉承,笑了笑,隨即又說道:“這不是什么聰明的辦法,但絕對是個穩妥的辦法,現在局勢不一樣了,這場持續了幾十年的戰爭,主動權又回到了咱們的手里,只要我們穩住了,短則兩三年,長則四五年,韃子絕無再次翻身的機會。”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定县|
高州市|
东阳市|
安庆市|
靖远县|
扬中市|
庆城县|
天祝|
维西|
南安市|
青神县|
盐亭县|
巴中市|
景泰县|
澎湖县|
长海县|
吉林省|
安阳县|
宜章县|
滕州市|
石城县|
通化市|
壶关县|
义乌市|
肃宁县|
西乡县|
罗山县|
建昌县|
景洪市|
洛宁县|
玉环县|
乐东|
民县|
北川|
绩溪县|
奇台县|
固始县|
紫阳县|
雅安市|
涞水县|
马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