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235章 允許宗室自謀生計! 朱翊镠沒想到,張學顏炸了。 朱翊鈞也沒想到,自己還沒有開始戰斗,戶部尚書先開始舌戰群儒了。 不應該是本王要開始在朝堂上力挫百官嗎? 爺們要戰斗,爺們要戰斗啊。 就在張學顏臉紅脖子粗的時候,張四維手持板笏出列,“萬歷王所言之舉利國利民,臣附議!” 既然對皇族宗室動了小刀而已,張四維心中的擔憂蕩然無存了,既然是這樣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改革,那他張四維必然要第一個支持。 畢竟張居正不在,他張四維就是主政朝廷的樞紐。 朝廷所出的政績,必然有他張四維一份。 申時行于慎行等人也沒有猶豫,紛紛出列道:“臣等附議。” 見幾位大佬都低頭了,其他人怎么敢還有異議? 難不成還要跳出來跟朝廷作對? 朱翊镠見此點點頭,“既然諸位愛卿都同意萬歷王此提議,那就內閣擬旨意頒行天下吧。” 朱翊鈞再度出列,“皇上,臣還有一言!” 昔日的萬歷皇帝如今的萬歷王,這一上朝就是要搞大事啊。 剛剛張四維的心已經放下了,但他看著雄赳赳氣昂昂的朱翊鈞,心又提了起來。 想不到這親王殿下人瘦了,戰斗力也跟著強了。 “臣以為奉國中尉之后雖然不會在授予爵位但是其依舊是天家的血脈,朝廷賜銀賜田地。” 張學顏贊同的點點頭,一勞永逸嘛。 拿小錢換大錢,血賺。 御座上,朱翊镠也開口道:“此言甚合朕意。” “安平州與太平州初定,但其常年戰亂,無主之地遍野。 可賜這兩州之土地予奉國中尉之后裔。” 百官紛紛點頭,這樣一來,既能給了宗室后裔生存的本錢,又能幫朝廷開墾這新定的兩州土地。 簡直是一石二鳥,妙不可言。 “臣建議,允許宗室自謀生計,包括參加科舉,參軍入伍,經營生意等等。” 朱翊鈞的話語,又是像在朝堂上扔下了一顆重磅炸彈。 明代藩王如同牲畜一般被圈養,主要還是明成祖朱棣的鍋。 洪武時期,太祖分封了九大塞王駐守邊疆。 太祖朱元璋一介布衣起兵,堪稱一代傳奇,但他沒有想到他的兒子同樣是傳奇——明成祖朱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藩王造反成功的皇帝。 干掉建文帝登上皇位的朱棣已經開始擔心,在他死后萬一要是再出現一個效仿他的藩王起兵靖難,那自己這子孫的皇位不就坐不穩了。 直接大規模削藩不太現實,畢竟建文帝就是這么失去江山的。 但是藩王大權在握,朱棣又坐臥難安。 所以朱棣想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那就是不削藩,但是剝奪藩王的權力,只留下其經濟特權。 這樣一來,藩王只能被迫享受生活,不斷墮落沉淪變成被圈養的牲畜。 這樣一來,明成祖朱棣就開始逐漸剝奪了藩王的護衛軍隊,通過明各種各樣的方式和借口剝奪了不少藩王的護衛兵權。 等到宣宗在位時期,歷經漢王朱高煦叛亂以后,其他藩王的護衛也都相繼被剝奪,這樣一來就大大強化了中央集權。 從此洪武朝掌握兵權的九大塞王徹底變成了歷史。 經過成祖仁宗宣宗三代皇帝的努力,明朝的藩王徹底就成為只有經濟特權的國家蛀蟲。 不僅如此,中央對藩王的控制還表現在各個方面,比如不得擅自離開封地,不得擅自入京覲見,不得結交朝廷官員,藩王之間不得互相見面…… 所以百無聊賴的藩王只能蹲在自己的府邸里,以造人為樂,這就導致了宗室人口是越來越多,對于朝廷的財政壓力是越來越大。 這一次,張四維不敢再妄言了。 朝堂一片安靜,每個官員心里的想法都是復雜不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