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白云洞-《少年道士傳說》
第(1/3)頁
第3章 白云洞
話說滇東有一座名叫汶山的小鎮,那鎮不大,四面環山,西邊那座山叫成子山,地勢險峻,怪石嶙峋,就在那成子山的山腰上,有一個人工穿鑿而成的山洞,名曰白云洞。
那白云洞的洞口有道紅漆木門掩著,一道長長的階梯從大門下呈“之”字形斜行下山,陡峭異常,門口有青松苦竹,寒梅雛菊,幽蘭香草,看起來乃是一派清修之地。
相傳那白云洞是由明末清初的道士白云道人張士超率弟子鑿成,流傳到如今已經三百多年了。
現如今,白云洞中生活著一老一小兩個道士,老的喚作張明淳,是白云洞天師道正一門第七代傳人。
張明淳現已經七十四歲高齡,然此時仍鶴發童顏,體力尚佳,不過深居淺出,并不常出門,只是每日誦經打坐、燒香齋醮、畫符練劍、練練太極、頤養天年,偶爾替慕名而來的訪客求神問卦,賺些香火錢,以資日用。
因為算命靈驗,從前常有人來請他出山,只是如今年紀越來越大,行動多有不便,近年來也越來越不下山了。
張明淳有個徒弟,喚作張正陽,是張明淳多年前收養的徒弟,如今已是十七歲,正值青春年少,每日也跟著師父識文斷字、誦經打坐,學習道門功夫、太極、劍法和各類道法,如捉鬼驅邪、法事齋醮、煉制丹藥、念經打坐等,無所不學。
因張正陽天賦極高,張明淳又教導有方,這少年年紀輕輕就繼承了師父的衣缽,練就了一身好本領。
再看他束發戴冠,中等身材,劍眉星目,面容白皙,穿上道袍,儼然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頗有師父的風范。
正因如此,他師父張明淳已經有意讓他正式出山。
要說這張正陽是何來歷,就連張正陽自己也不大清楚,從他記事起,他就被師父從很遠的地方帶到了這里,他沒有父母,從小被師父養大,所以張明淳對他而言,是個亦師亦父的長輩。
在洞中生活十幾年的日子里,張正陽除了每天跟隨師父學習各類知識、功夫、道法之外,還要下山挑水,補充洞中水窖,日復一日,竟練得體格強壯,從不生病。
此外他還要做飯做菜,灑掃洞府,農忙時節甚至要跟師父到山腳下點瓜種豆,平日想吃些青菜,就到山下的自家園子里去采,偶爾還要去山下的集市采購物資以補貼每日用度,各類活計,暫不贅述。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山县|
大同市|
蓬安县|
虹口区|
淳化县|
内江市|
南城县|
玛曲县|
汤原县|
乐陵市|
揭东县|
沈丘县|
车险|
莆田市|
万盛区|
武冈市|
盐山县|
光山县|
广东省|
长岭县|
洛扎县|
准格尔旗|
康乐县|
海宁市|
勐海县|
伊宁县|
牙克石市|
嘉义市|
德兴市|
水城县|
郓城县|
弥勒县|
长治县|
武宁县|
德保县|
玉屏|
久治县|
安塞县|
类乌齐县|
社会|
岑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