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張貴屹立在船頭,看著一江秋色,腹誹起來。 不過, 張貴倒也好奇張國紀會給自己議定一門怎樣的親事,到時候自己會娶怎樣的一位女子。 天啟這里則已經提前收到了張貴急遞回的西廠題本。 題本內奏明了目前追繳到稅糧數目。 “兩千多萬石糧!” “相當于五年的漕糧收入了!” “虧那些文官還想以增加區區兩百萬石漕糧的條件來打發朕。簡直是欺朕不知道他們到底有多富!” “好在西廠這次又立了大功, 硬生生從他們這些人家里一下子追繳出這么多稅糧來。” 天啟看著題本滿意地說了起來,接著就對魏忠賢吩咐說:“讓內閣議一議,如何酬獎國舅張貴與浙直總督趙彥等人,另外,問問張貴還有多久回京,他已經很久沒給朕出點子做什么新器械了。” 魏忠賢聽到天啟說西廠又立了大功,心里有些酸溜溜的,回道:“是!” 接著,魏忠賢就拿出一份奏本說:“皇爺,這是左都御史楊漣參劾左副都御史制策大臣袁可立的奏本,內閣不敢擅擬,故請陛下圣裁。” 魏忠賢知道,楊漣這份奏本的分量很重,便一直等到現在第一批漕糧進京,且西廠送來追繳糧賦所得總額的題本后,才拿了出來。 天啟聽后,靈機一動,佯怒道:“這種事別來煩朕!” 說著, 天啟就繼續在鋸起眼前的一截木料來。 “是!” 魏忠賢沒有像王安一樣勸天啟對此事作出表態,別為木工活荒廢了耽誤了正事,而是果斷拿著奏本去了司禮監。 劉若愚見魏忠賢沒有帶回圣諭, 便問道:“這是為何?” 魏忠賢知道天啟這樣做是在釣魚,以沒有態度的方式表達著真正的態度,好讓更多反對新政的跳出來,而不只是處理一個被反對派推出來的一個恪守禮法認死理的楊漣。 但魏忠賢沒有向劉若愚等太監解釋,只吩咐道:“如果是參劾咱家,定讓他楊漣先下詔獄!但既然他楊漣參劾的是姓袁的,那我們內廷就不管,留中!以后凡是彈劾他袁可立的,都留中!” “是!” 楊漣冒死遞上去的參劾袁可立的奏本就這樣石沉大海。 歷史在這一刻再次產生了變化。 原歷史上,楊漣是以參劾魏忠賢的方式表明了自己和天啟相左的政治態度,而因此落了個下詔獄的結果。 而現在,他倒也算運氣好,因為張貴這個變量的加入,逼得一部分文官走上了前臺,成為了天啟實現中興大明的主力軍之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