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滿載珍寶之船。 亦或者自身就是寶藏! 憶興只覺得莫名震撼,繼續問道:“這寶船,是明朝的戰船嗎?” “不,恰恰相反。” 孫正搖頭道。 “它是專門為了鄭和下西洋建造的商船。” “寶船,是鄭和下西洋使用的商船的統稱,它們的規格,用途,并不是完全一樣的。” “不過現在,我們一說到明朝的寶船,想到的一般都是其中傳說中有九根桅桿的最大寶船。” “也就是畫面中這一艘!” 眾人恍然。 原來鄭和下西洋的背后,還有這樣的故事。 在此之前,很少有人知道,鄭和下西洋的船只,居然都是臨時建造的。 但這就更令人感到驚嘆了。 “霧草,到底是什么大神才能構思出這樣大氣的船只啊!” “在短時間內造出這樣的船,實在是太恐怖了,古代的匠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別以為造船是那么簡單的事情,這船最流弊的地方,不是它有多大!關鍵是它又大,又能真的下水!” …… 觀眾們興奮的討論著。 孫正卻一臉的憂慮,話鋒一轉道:“雖然畫面上的船,無論從哪方面,都像極了傳說中的寶船。” “但是,歷史上并沒有實際的證據,證明這艘最大寶船的存在。” “所以現在有很多人都覺得明朝并沒有造出過這樣的船只。” 哎。 黃老師嘆了口氣。 他現在更加明白了考古工作者們工作的重要性了。 如此高水平的造船技術,只是因為遺失了資料,所以導致連華夏自己的后人,都質疑前人的才能。 這無疑是最可悲的事情。 而考古工作者,卻可以通過對古代事物的挖掘,去還原歷史的真相。 在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一群守護國家榮譽的戰士,也不為過。 黃老師猶豫片刻,向孫正問道:“孫老師,我有一個問題,這幅畫,能夠證明寶船的存在嗎?” 哦? 孫正聽出了黃老師話里有話,反問道:“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沒關系,說說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