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百零一章 行吧-《開海》

    趙士楨頓了頓,在被陳沐要求熄滅煙斗后,他似乎在心里組織了一番語言。

    清了清嗓子,才道:大帥諸位,請聽在下一言。

    學生以為大帥所言,過些年,后人被從這片土地上趕走,不會發生,這太過杞人憂天了,這并非學生瞎說。

    趙士楨說著將手在桌面上攤開,環顧廳中與會者,輕輕笑道:大帥說力量是火炮是工業是旗軍,總而言之,無非是火藥人與鋼鐵罷了。

    趙士楨用手指沾著茶杯里的水在桌上寫下幾個數目,等眾人都仰著脖子看完,才道:今年,智利與金城的硝石運抵常勝,火藥局將之造藥,兩年來亞州火藥因硝石激增而庫存日多,至上個月庫存為一反哺中原了,自己都不夠用。

    更何況

    陳沐話還沒說完,就見小舅子楊兆龍小心翼翼緩慢地舉起手,等對上陳沐的眼神才提醒道:姐夫,六百里,有段路不好修,山要繞過去,硬修會死人,得多二百里路。

    楊兆龍在這次會議中毫無存在感,他本人對陳沐的決定與李禹西趙士楨等人的建議并無偏向,生長在播州的他沒有那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書生氣,對他來說真正的使命就一個:保住自己的小命兒。

    而具體到保住小命兒的方法也只有一個——姐夫說干啥就干啥。

    反正祖業播州宣慰司已經被他丟了,離開新大陸他哥應龍怕是會追殺到天涯海角,抱緊姐夫大腿準沒錯。

    雖然他也覺得趙士楨說的沒錯,為子孫后代留下綠水青山,而不是坑坑洼洼的礦洞挺好,但聽姐夫的更好。

    陳沐聞言點頭,攤手道:又多二百里,還要再添兩年的產量。我們人力足夠,如果水泥鐵軌都足夠,選址都是最好的平坦土地,六個月就能把鐵路鋪設好投入使用。

    如果按原來的估算,一年最大產量為一千七百四十二萬斤,那我們需要五年能修好這條六百里長的牧河鐵路;可倘若再讓爐子歇著工人歇著鐵山也歇著,產量至少減半,把粗算就是年產八百萬斤——這條路,要修十二年。

    這對陳沐來說是無法想像的緩慢進度,他們修的鐵路雖長,卻不像清末民國修的京張鐵路那樣地勢險峻途經崇山峻嶺,牧河鐵路的地勢平坦,沿途無需修隧道架高橋,既無資金缺口也沒人力不足。

    何況他們的鐵路也沒有后世那么高的標準,準備要在上面跑起來的火車也沒后世完善后那么沉重。

    結果最缺的居然是鐵軌。

    他張開手無奈地笑道:平心而論,即使八百萬斤的鐵產量確實也不少了,比廣東還多一點呢。可十二年,最早鋪上去的鐵軌都銹了!

    趙士楨也不是傻子,當然知道這樣效率低,但一個是并不認為產量高又有什么樣,此外消耗卻無故增加,他攤手道:大帥在湖畔鐵廠設爐四十,還要再備四十,可算過花銷?不是李禹西支付的那些,是工費,一個爐子鑿礦燒炭煽爐工人數十乃至上百,巡爐運炭運礦販酒燒菜運貨者,又每每數十人,一爐便要聚起三五百人。

    倘若要讓他們連月做工,則還要帶上家眷修起礦場宿舍,甚至形成村落,軍府不能把礦場交給商賈,那便要向他們支付工酬,還有煉鐵爐的耐火隔熱都不能持續生產。

    趙士楨原本是想用這些話來阻止陳沐,卻沒想到他看到陳沐高興地偏過頭樂了:你算說到點子上了!就是這個!

    我們不試圖最大化生產,如何讓這些技術進步?有了問題,人們才會想著如何去解決問題,否則只會原地踏步,不會進步的,指望自然的巧合進步,那要等多久?現在已經是時候了。

    我們的鋼鐵缺口比任何時候都要大,從今往后不會再出現產出鋼鐵卻用不完的情況,相應的技術必須進步!

    別在多說,讓后世有鐵山可采是為子孫謀福利,讓后世能去采鐵山也是為子孫計,兆龍!

    陳沐最后話鋒一轉,嚇得伴著手指頭愣神的楊兆龍猛地起立大喊一聲:在!

    第一,不能讓工匠死傷;第二,不能讓工匠少吃少穿;第三,牧河鐵路可以你修三年修五年都行,不論需要花多少錢,我都能準,但兩年后我要看到鐵軌足數,這需要湖畔鐵廠年產到三千萬斤,你行么?

    楊兆龍眨眨眼,吞咽口水道:行,行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江市| 淄博市| 昆明市| 环江| 息烽县| 阳新县| 永泰县| 富平县| 德州市| 土默特右旗| 西乌珠穆沁旗| 朝阳市| 通渭县| 绥棱县| 兴安县| 吴旗县| 临汾市| 凤凰县| 武山县| 聂荣县| 峡江县| 扎兰屯市| 天峨县| 昭苏县| 道真| 芜湖市| 柳河县| 宣城市| 蓬安县| 台北市| 永春县| 灵璧县| 墨竹工卡县| 台山市| 长顺县| 青川县| 开平市| 长治市| 游戏| 曲靖市| 尉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