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夜巡-《開海》
第(1/3)頁
萬歷十年,杭州城。
天色剛復清明,聚眾的短衫行人舉火驅走霧氣,端著食盒的隨從打開電報房的橫木,木門吱呀聲里,食盒打散一地,瓷盤摔碎之音撞入耳朵,有人高喊:“人不見了,快去報告丁先生,郭三跑了!”
郭三,是杭州府電報房過去的雜役,因此掌握一套已經過期的電報密文。
而他們口中的丁先生,則是郭三用過期密文發往北京告密電報中的賊首丁仕卿,他并非郭三電報中的杭州城流民,有生員的出身,在杭州城東李坊的社學當了二十多年教師。
但這杭州城里聚攏在丁仕卿身邊群情激憤的百姓,絕大多數卻是官員意識中的流民。
若細細劃分,首先這些人在城外沒有田地、城內沒有產業;其次他們長久生活在城內,以各種短工與游商為主,他們的身份可以歸納為無產階級市民。
在東南,百姓識字率高、人口密集且城市化手工業與服務業繁榮,催生出大量脫產游手好閑的無產階級市民,有些城市,以此為生的人會達到數萬甚至十萬之眾。
就在這時,空蕩蕩的電報房中響起幾聲滴答之音,懸掛在門口的銅鈴響起來,緊跟著,屋里電報機接連作響,在紙上涂畫出很短但連貫的符號。
焦頭爛額的丁仕卿在繁忙中一瘸一拐地被眾人簇擁著來到電報房,在他身側亦步亦趨的韓瑾是個孔武有力的漢子,赤膊的上身生滿結實的肌肉,還有那些追隨二人左右的年輕后生,他們都在東李坊社學受丁仕卿開蒙教育。
只是不同的人,讀書的時間不同,古中國的教書先生大多一有文化人的風骨,二來又未受宦途風氣影響,備受鄉鄰尊敬的同時,也大多不為錢財悉心育人。
平民百姓獲得文化的最大阻礙并非貧窮,而在家庭眼光的長遠與否和家庭是否缺少勞動力。
就像這韓瑾,他名字都是在社學丁仕卿名下求學時起的,以前他一直叫韓大,后來丁仕卿說古書里形容人的品格,懷瑾握瑜,有美玉之相,便將這個名字交給韓大,令他自勉。
但韓瑾僅在丁仕卿名下寄學半年,就因老父患病外出做工,馬夫、獸醫,搬貨運貨、代人養犬,什么能賺到錢財便做什么。
丁仕卿對電報房的郭三跑掉并不在意,眼下讓他焦頭爛額的事多了去,根本顧不上郭三這小人物,只是郭三跑了沒人讀的懂電報,讓他很是頭疼,只得讓人拿著電報房找到的密文本逐字比對。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城县|
灌南县|
邵阳市|
东兴市|
化州市|
顺平县|
承德市|
江孜县|
阳西县|
中阳县|
聂荣县|
登封市|
蛟河市|
剑阁县|
虞城县|
区。|
金乡县|
临安市|
太白县|
华安县|
修水县|
陕西省|
洪洞县|
新安县|
马尔康县|
吴江市|
衡阳市|
开远市|
和林格尔县|
砚山县|
邯郸市|
宁安市|
灌南县|
迁西县|
灵丘县|
醴陵市|
廉江市|
德州市|
邵武市|
绥化市|
泽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