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她這一去兩個月,回來紅薯早已全部種完,家里的人也是足足忙了兩個月,光賬本就夠葉安安看個幾天的。 查賬的時候葉安安就看出來了,今年不止紅薯賣的多,水稻種也賣了不少,可以說把葉安安一般的收成全部給買走了。 這些稻種可全是高產(chǎn)水稻,還都是大批量買走,吃估計不是,想來是那些人了解了水稻的高產(chǎn),也看到了其中的利益,想要賺一筆。 對于這樣的想法葉安安不知可否,皇帝收的稅并不低,他們愿意嘗試也是冒著風險的,也說不上發(fā)國難財。 只是葉安安還沒安生夠一個月,京都那邊來了信,要請葉安安到京都做客,熟悉熟悉京都的環(huán)境。 請人的正是阿寧的祖母顧老太君,而為什么要熟悉京都環(huán)境?當然是為了日后居住適宜。 收到信的時候葉安安不禁臉紅,上次阿寧便說會將兩人的事提上日程。 畢竟他的孝期也過了,葉安安也年紀不小,匈奴的事眼看著有了希望,不能再拖著她。 顧老太太那邊早已知道了葉安安的事,只是孫子一直在孝期,她也不好大張旗鼓的張羅婚事。 現(xiàn)在孫子都專程來信讓她過問了,她再不見見人就有些不尊重人了。 只是阿寧正在西北打仗,手里握著兵權。雖然白家一向得皇帝信任,但她作為阿寧最后一個親人,還是留在燕京才更讓人放心。 顧老太太信里也與葉安安說的明白,她留在燕京既是為了自身的安全,也是為了讓皇帝信任白家沒有轉移親屬意圖反叛的心思。 更是言辭懇切說明自身畢竟年邁,長途跋涉雖不說受不住,但日后若是被人知曉反而對葉安安的名聲不利。 畢竟,一個年輕力壯的小輩不動,反而讓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長途跋涉親自去見,就算她是郡主也不妥。 送信的人是白家的管家松伯,在白家也有幾十載,派他來是對葉家的尊重。 “葉老爺,秦夫人,老夫人只是想請郡主過去做客,并無惡意。 兩位若是不信,白某愿以性命擔保,若是郡主在燕京出了任何事,白某必提頭來見。” 頭都提著了還怎么來見,果然是將門出身,辦事就喜歡立軍令狀,動不動就提頭,秦氏臉色都嚇得不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