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個季節(jié),參葉子已經枯黃了。 撤了參棚之后,用四齒子在地面上劃拉幾下。 那參栽子的苗本身就小,一劃拉也就沒了,不耽誤起栽子就行。 許世彥掄著四齒子開刨,蘇安瑛和孩子們趕緊就往外撿栽子。 還別說,這塊地是真的長棒槌,撒籽兩年,那栽子長得真不錯。 好的都有成人小手指粗,條也不錯,還沒啥水銹。 許世彥每一下都特別用心,就怕把栽子刨壞了。 蘇安瑛領著孩子們,也是撿的特別仔細。 許家這栽子挺勻溜,大的跟手指差不多,小的也跟煙卷差不離粗,幾乎沒有太小的。 這就是撒干籽兒的好處,參籽經過一年休眠期,開口率高,出苗也好。 如果是水籽兒就不行了,開口率不夠,有一部分參籽會晚一年發(fā)芽出土。 就造成了五個葉參栽子里頭,混不少三花。 所以后來就有人用赤霉素浸泡參籽后再發(fā),能增加開口率。 參栽子好,大家都挺高興,一邊說笑聊天,一邊將參栽子撿起來,順頭順尾的放在一起。 蘇安瑛一看堆的多了,就一把一把將參栽子裝進麻袋里。 裝的時候也有講究,要把須子朝外,蘆頭朝里。 這個是要重新栽地里的嘛,蘆頭掉了就沒辦法萌發(fā)了。 麻袋里面有塑料布,可以保證參栽子的水分,不被風吹什么的流失,尤其是蘆頭不至于干巴了。 栽子小,又密,所以許世彥一個人刨,蘇安瑛領著仨孩子撿正好。 到中午的時候,已經起了七八丈。 這要是許世彥兩口子上山,倆人肯定就干完活再吃飯。 可他們這領了三個孩子呢,小孩子本來就容易餓,這又干了一上午活,早就饑腸轆轆了。 哪能讓他們餓著啊?于是領著孩子們去看參小房吃飯。 早起烙的餅這會兒已經涼了,蘇安瑛擔心孩子們吃涼的不舒服,特地放鍋里熱乎了一下。 香噴噴的蔥花餅,卷上薄薄的醬牛肉片兒,再來點兒自家做的辣椒醬,吃一口,老得勁兒了。 山上沒有熱湯,看參的人給燒了熱水,吃口餅喝口熱水,這頓飯吃的也挺舒坦。 吃過午飯,又休息一會兒,許世彥看著天陰的挺厲害,就說趕緊干活早點回家。 于是兩口子領著孩子們又去起栽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