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甸棗子、藍莓,其實跟牛毛廣生長在一個地方,都是澇甸子里頭。 之前薅牛毛廣的時候就見過哪里有,這下自然是輕車熟路。 甸棗子樹,屬于落葉小灌木,生長在有水的澇甸子里面。 一叢一叢的,枝條細嫩柔軟,上面結滿紫色長圓形的果子。 成熟的甸棗子,輕輕一碰很容易就掉。 所以很多人都帶著簸箕,將簸箕接在枝條下面。 然后輕輕敲打枝條,甸棗子就會落在簸箕里面所以,當地人才把摘甸棗子叫做打甸棗子。 如果遇到果子比較多的地方,實際上都不用多少時間,就能裝滿一桶。 一個人一天打兩水桶甸棗子,還是很容易的。 甸棗子打回來,直接到飲料廠的收購點,挑選出青果、樹枝、毛毛蟲等雜質后,過秤算賬,八毛錢一斤。 一桶甸棗子大概有二十多斤,手快的人一天打兩桶甸棗子像玩一樣,輕輕松松掙三四十塊錢。 這樣的活,大家都巴不得更多才好呢。 飲料廠在好幾個地方都設立了收購點,一天就能收購很多甸棗子。 收到的甸棗子,直接用白色大塑料桶裝好,運回飲料廠。 野生的甸棗子,無農藥化肥無污染,果子表面覆蓋一層白蒲,富含酵母菌。 但是這東西的果皮非常薄,采摘運輸過程中很容易破碎。 進廠之后簡單用清水沖洗,然后粉碎提取果汁濃縮儲存。 飲料廠這邊忙著開發新產品,忙著收購野果子,儲存濃縮果汁。 一參場這邊,還要顧著綜合利用這方面的開發。 去年一參場起參做貨五萬丈,也不能全都栽天麻,于是就弄了菌袋養殖木耳。 靈芝培育技術也日臻完善,正好分出一塊地來,做靈芝人工培育。 收集靈芝孢子粉,或者做靈芝盆景,反正都有用處。 除了這些,東崗那邊的微生物復合肥研究項目,許世彥也得經常過去看一看。 目前復合肥料研究已經有了不小的進展,各項數據表明,他們研究的微生物復合肥,對于人參的生長有極好的促進作用。 而葉面肥的效果更好,不僅可以使植物葉片茁壯生長,促進葉綠素生成,而且對于一些病害,也可以起到治療的作用。 研究基地的人跟許世彥討論過,基本上明年春天,這個微生物復合肥還有葉面肥,就可以正式投產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