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屢敗屢戰-《國姓竊明》
第(1/3)頁
持續轟鳴的重炮,如千鈞巨錘,一下下砸擊著雙方士兵的精氣神。
流賊一方因為一開始選錯了目標,白白浪費了將近十輪開火機會、毫無建樹。
也就讓己方多挨了至少六七十枚炮彈的轟擊。仗還沒打,就已經有近百人被直接擊斃,斷胳膊斷腿慘叫哀嚎的士兵數量,更是不下于此。
哪怕官軍的炮彈至少有一半以上打飛了,剩下的那部分只要能蒙中人群,基本上能趟出一條血路來。
尤其是流賊一開始就擺出了準備總攻的架勢,大量精銳重甲的士兵也集結在一線,導致這些傷亡里精兵的比例很高——大炮面前,眾生平等,管你有沒有厚重的鐵札棉甲,蒙到軀干就是秒殺,蒙到四肢就斷手斷腳。
偏偏賀錦和賀一龍,在吸取教訓、調整部署的過程中,依然沒看出官軍在營內修炮臺的真正歹毒用意。
在他們看來,官軍把炮臺修得高于墻面、俯視炮擊,無非是為了讓彈丸可以越過營寨的木墻,防止把自己的營墻誤炸了。
這種想法,在懂得彈道學的現代人眼里,會顯得很可笑,因為現代隨便拉個小學生都知道,大炮是可以算彈道曲射的。把炮臺修高,肯定另有歹毒用意。
可明末的流賊不知道,他們缺少文化理論素養,僅有的戰術戰略水平,也都是憑久戰的經驗和本能嗅覺。
指揮步兵騎兵弓弩手時或許能靠堆經驗,但對炮兵這種需要理論基礎的技術兵種,基本上就是瞎用了,實踐的機會也少。
流賊軍調整好部署后,又對轟了至少十輪,佛郎機又熄火了一兩門。
也不知是炮手死傷太慘,沒足夠人手操炮,還是炮膛過熱必須暫時停火散熱。
流賊方頂著又增加了數百人的傷亡,總算看到官軍營壘的兩側墻壁,左邊轟開了三個缺口,右邊也轟開了兩處。
賀錦臉色鐵青,他也知道不能再保持這樣單方面挨打還不了手的狀態了,太傷士氣,終于下達了總攻的命令。
“全軍突擊!弓箭手先上,到墻下后依托官軍寨墻拋射弓弩掩護!鐵札棉甲兵等弓弩手吸引火力后再上,直沖缺口!”
賀錦還挺有想法,他知道自己兵力是敵軍的至少七八倍,發揮兵力展開優勢很重要。所以不僅僅讓精兵沖,也讓雜牌軍一起沖,分攤官軍火力。
弓弩手是朝著官軍寨墻還完好的部分沖,沖到面前后雖然不容易翻進去,卻也能就地對著里面射箭。
而一旦鐵札棉甲精兵趁亂從缺口沖進去了、而官軍火器兵還在隔著墻跟己方弓弩手對射,那棉甲兵立刻就可以往兩側迂回包抄、從背后砍殺不肯退后的官軍遠程兵,到時候前后包夾,官軍必然瞬間全崩!
……
“流賊終于沖鋒了!弟兄們,流賊的炮聲差不多要停了!他們不敢冒著誤傷自己人的危險亂開炮的!準備起身,分三列開火!”
營門左側的寨墻上,千總盧大頭灰頭土臉地蹲著,聽到外面的鼓噪后才拍拍土勇敢地一躍起身。
剛才要說不害怕,那絕對是假的。
對面的佛郎機炮聲也是絡繹不絕,每隔十數息就能聽到一聲,七八門炮輪著打。每一發落到木質寨墻上,都是直接轟一個大窟窿,連帶著把三五根結實的木樁打斷四濺。
打在夯土堆上時,雖然傷不到人,但也能感受到方圓十步之內的土地都在微微振動,還有巨響和噗噗往下落的泥土。
明朝的士兵還不懂太多物理和生理學知識。沈樹人走的時候,也忘了多關照一些太過細節的小應對措施、比如“聽到炮響時要張大嘴,防止內外耳道氣壓差過大損傷聽力導致暈眩”。
很多士兵忘了張嘴,難免被聲波振得難受,體質差的還有輕微吐血的。
好在,扛了這么多輪,基本上沒什么死傷,讓盧大頭的神經和意志終于扛過了這波歷練。旁邊的士兵們手也不抖了,重新站到木墻后面端起槍架好,眼看到了一百二十步,盧大頭這邊就是二百根輕重火槍一齊開火。
營門另一側的防區,差不多也有同樣多的火槍,在做著同樣的事情。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宁县|
重庆市|
汽车|
武隆县|
平果县|
永清县|
靖西县|
太保市|
长宁县|
吴江市|
昆山市|
长顺县|
桃源县|
玉门市|
三门县|
安塞县|
苏尼特右旗|
甘孜县|
阜新市|
孟津县|
宁城县|
平湖市|
治县。|
新田县|
鄄城县|
儋州市|
安顺市|
嘉义市|
临漳县|
张家口市|
馆陶县|
灵武市|
肥东县|
额济纳旗|
邹城市|
龙井市|
平湖市|
陵水|
兴海县|
新源县|
阳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