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楚元帶著甘來出去了,老于跟楚清匯報這次去涂虎爾特的情況。 楚清聽了直咂嘴:“你倆真敢吹!還四百萬斤!咱家棉田一共才四十萬斤好吧?” “這不還有軍屯嘛,反正這兒的棉花最后也是咱家的!”老于不以為然。 “幸好你們沒收他們的棉花,不然咱家真沒那么多錢!”楚清跟老于算了算賬目,覺得錢還是太少:“咱家還有這么多張嘴,外面還有好幾千計時工!” “老大,你就算把軍屯的銀錢結了也不怕,咱家回錢快啊!”老于說。 “還有稅銀呢!”楚清說道,再過兩個月年底了,這是要過“年關”嗎? “怕啥,還是那句話,回錢快,這么些棉花、羊毛,給京都補貨,還有咱吉州的幾千人給你織布,兩個月就回來了。你放心,這事兒我去張羅!”老于說罷就出去找老趙分任務了。 現(xiàn)在不是錢不夠,是人不夠。 羊毛編織、棉線織布,這都是耗時的工種,在工業(yè)落后的時代,全靠人多才能保證產量。 谷蠡王的仆人說的對:棉花可不是一地、一城的人需要。咱們致富也不是一地、一城人的需要嘛! 楚清給宋廷山和徐光澤寫信,要他們幫忙在吉州各地招聘農戶做工。 再給吉州北部的織造作坊去信,要在那邊負責管理工人的“昌平盛世,國泰民安”八人交接手里的工作,準備前往各縣做“崗前培訓”。 徐光澤相當?shù)呐d奮。 楚清在五棵樹村的“寶爐集團”,這幾年不僅就近三個村子招工,還帶動了附近好幾個村子的村民做工,使得這塊窮鄉(xiāng)僻壤開始變得熱鬧和生機勃勃。 后來又把吉州北部相鄰的四個縣城邊界處的農戶組織起來,改善了一千來戶人口的經濟。 現(xiàn)在,全縣都要帶動起來了。農忙已經結束,百姓們正好閑了下來,家家都能賺點銀錢,縣里的消費要上升一個新的水準啊。 今年上半年可是收了不少稅銀,看來年底前還能再來一次提升。 不行,這事兒得跟姐夫炫耀炫耀去! 沒炫耀著!宋廷山拿出楚清的信,信上的內容跟給徐光澤的差不多,只是多增了要給八個管事提供培訓場所的要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