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司掌-《不見上仙三百年》
第(1/3)頁
烏行雪上一次這樣立于神木之下, 已經是太久太久之前的事了。
那是神木華蓋最盛的一年,是它同人間牽扯最深、最復雜的時候——
先前就總有人試圖假借神木之力“起死回生”或是“拉回故往重新來過”,這種說法一直零零星星地流傳著, 成了半真不假的傳說。
傳說本就像是蒙于紙下的火, 起初朦朦朧朧、含含糊糊。然后某一天, 忽然就燎到了紙面上,瞬間燃燒成片。
于是那一年, 這種說法一夕之間傳遍四海。
太多人慕名而來,借著其他事作為幌子、或是扯著冠冕堂皇的理由,用著各式各樣浩如煙海的方式, 借神木之力實現他們的祈愿, 以期達到一些目的。
而不同人的心思, 有時候是全然相悖的。
同一座國都, 有人期望它長久昌盛,有人期望它早日覆滅。同一個人,有人恨至死, 有人盼他活。同一件事,因果相牽的人所念所感也往往背道而馳。
這些撞到一塊兒便容易生出亂子,相互堆疊之下弄巧成拙, 最終沒有任何人好過……
于是,這之中的許多人又開始心生悔意, 用盡一切法子回到過去,妄圖斬斷一些惱人的關聯或是改換天命。
如此一來,便更糟糕了——
因果之下橫生因果, 人間之外又有人間。
就像一條筆直干凈的長枝上忽然遍生細枝, 那些細枝若好好生長也就罷了,偏偏縱橫交錯相互糾纏……
曾經的葭暝之野一帶就流傳過“鬼孩”的故事。
說是一對兄弟少年孤哀, 考妣皆喪,相依為生。后來流浪到了南邊一座小國都城,掙扎求生之余,常常拾人殘頁認字學書,機緣之下為人收留。成人后雙雙拜入國府,顛沛半生終于安頓下來,直至終老都不曾再受什么風雨。
這本該是個平淡但安穩的故事,沒什么可流傳的。
偏偏后來橫生變故……
有一修士誤入歧途,慘死之前心有不甘,豁出一切布下陣局,借神木之力回到數十年前從頭來過。
這一遭猶如平湖投石,攪亂了滿塘水,以至于好好的世間又橫生出幾道亂線。
于是,無辜之人橫遭禍劫、命數全改,其中就有那對兄弟。
他們沒能活著踏進那座都城的大門,死在距離都城大門不足一里的地方。
死的時候尚在年幼,身量瘦小,衣衫單薄,餓得骨瘦如柴,甚至連鞋都沒有。他們死在一片斷垣背后,許是實在走不動了,夜里借著殘墻擋風,想睡上一覺。大的那個還將弟弟護在里側。
然而……睡下去,就再也沒能起來。
于是那座小國少了兩位年幼的外來客,雙雙拜入國府的佳話也再不會有人說。
倒是那片荒野,多了兩個懵懂靈魄。
大的背著小的那個,來來回回地走著同一段路,卻怎么都走不進那座國都。
有人撞見過那兩個小鬼,多半嚇得落荒而逃。但也有一位善人瞧他們可憐,想替他們超度,卻沒能成功。
因為他們本不該死……
***
像那修士的人很多,像這“鬼孩”的人同樣很多。
一個人心有不甘重新來過,便能橫生那么多道亂線。何況百人、千人……
神木多存在一天,人間便更亂一點,那些顛倒紛雜的線便更多一些。
所以它在華蓋最盛之時,走到了盡終。
傳說神木上承天,下通地,代表著生死輪回,后來聽多了凡人悲歡和祈愿,漸漸生出了人的一面。
于是那一年,生死輪回剝離神木,化歸于天道。而化生成人的那一部分,則受天賜字為“昭”,成了最早的仙。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金市|
即墨市|
永善县|
漳州市|
株洲县|
垣曲县|
贵南县|
嘉禾县|
三门峡市|
多伦县|
曲松县|
苍溪县|
东阳市|
右玉县|
舒城县|
德格县|
绥棱县|
苗栗市|
巨野县|
马关县|
新源县|
淮南市|
漠河县|
昌平区|
涡阳县|
图们市|
临沭县|
桐庐县|
凤山市|
竹溪县|
宣城市|
贵定县|
宣城市|
台北县|
孝昌县|
霍邱县|
酉阳|
崇州市|
云霄县|
神池县|
宜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