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六十二章 宗室問題-《家兄朱由校》


    第(3/3)頁

    “我朱燮元雖然不才,卻也不會用這種手段來枉害百姓性命,符白不用再提,早些下去休息去吧……”

    說罷、朱燮元轉(zhuǎn)身便離去,而那老者在短時間的愣神后,也后知后覺反應(yīng)過來,起身對著朱燮元的背影大聲道:

    “懋和,難道你就這樣對待自己的同鄉(xiāng)嗎?!”

    老者在說這話的時候,正廳左側(cè)閣樓窗戶背后,卻有一人正在記錄他們的對話,最后在老者離開石虎關(guān)時,這人連同軍報一同,發(fā)往了山西陽曲。

    當(dāng)朱由檢看到這消息的時候,已經(jīng)是冬月二十了。

    他坐在大帳之中,案頭擺著一份書信,手中拿著一份,分屬南、北鎮(zhèn)撫司。

    軍報不急,他先看了南鎮(zhèn)撫司關(guān)于浙黨對朱燮元的所求。

    “倒是沒有選錯人……”

    呢喃一句、朱由檢只覺得自己沒有選錯人,隨即將手中的信放下,看向了眼前人。

    在他眼前,是一個坐在椅子上,面上露著獻(xiàn)媚笑意的中年男子,而他身上所穿常服的團(tuán)龍紋,也代表了他的身份。

    朱由檢將南鎮(zhèn)撫司的信折起來,收好后對眼前人道:

    “晉王兄,王府的侵占屯田一事,我就敞開告訴你吧。”

    “侵占的屯田,必然是要交出來的,這點不容置疑。”

    “莫說是王兄你,便是山西和北直隸的代王叔,還有黃河以北的老沈王、趙王侄也是一樣。”

    “交出來的屯田,我私人可以撥銀,按照田畝數(shù)補(bǔ)償四位,但卻不可能讓王兄你們再侵占了。”

    朱由檢端起茶杯,淺淺抿了一口,讓坐在他下首的晉王朱求桂有些坐立不安。

    他很想訴說王府艱難,但一想到自家這個王弟掌握著錦衣衛(wèi),和他訴苦怕是有些不妥。

    畢竟朱由檢這次動手超過了所有人想象,曹化淳更是在丈量大名府的同時,把河南彰德府、衛(wèi)輝府衛(wèi)所也裁撤了,讓沈王和趙王成為直面兵鋒的四王之二。

    但即便有兵馬威脅,可朱求桂還是不想放棄自己麾下侵占的屯田,因此只能開口道:

    “那些佃戶,也是受不了田賦和徭役,才主動投靠各地藩王,獻(xiàn)田以求躲避徭役。”

    “王弟你之前說過,百姓苦徭役許久,那我等庇護(hù)百姓,免除徭役應(yīng)該是一件功勞啊。”

    “百姓是苦徭役許久!”朱由檢忽的加重了聲音,讓坐在他下首,年過四旬的朱求桂閉上了嘴。

    緊接著、朱由檢又繼續(xù)開口道:“百姓苦徭役,那就可以廢徭役,但廢徭役,百姓就需要交田賦。”

    “爾等庇護(hù)百姓,躲避徭役不假,但躲避了田賦卻也是真的。”

    朱由檢的呵斥,讓朱求桂低頭閉口,而朱由檢見狀,也皺眉在心底暗自搖頭。

    如果朱求桂據(jù)理力爭,那么他還會高看對方一眼,但就眼下的模樣,只能說大明的養(yǎng)豬策略著實是太成功了。

    “行了。”朱由檢還不想著和天下藩王翻臉,因此語氣稍微和善了一點道:

    “藩王所侵吞田畝,皆全數(shù)還回御馬監(jiān),另外山西、北直隸的藩王也不再由地方供養(yǎng),不再從地方田賦之中抽成。”

    “啊……這!”朱求桂急了,但朱由檢卻抬手道:

    “藩王府的俸祿,日后會折合白銀,由御馬監(jiān)每年發(fā)放的。”

    “喔……這就好……這就好……”聽到朱由檢的話,朱求桂松了一口氣。

    不過、他還沒有松一口氣,朱由檢又開口道:

    “四王府的子弟,奉國將軍、縣主以下子弟,將會一次性發(fā)一筆銀兩,田畝,之后便不再有俸祿領(lǐng)取。”

    “這這這……”當(dāng)朱由檢的這話一說出來,朱求桂立馬就吞吞吐吐了起來。

    按照大明的規(guī)制,由高到低的男性爵位制度是親王—郡王—鎮(zhèn)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zhèn)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八等。

    女性爵位制度則是公主—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鄉(xiāng)君六等。

    這八等的人數(shù)也是呈金字塔狀的由少到多的情況,至于八等各有多少人?就最近的一次宗室普查,是萬歷四十二年時的普查。

    由于宗室俸祿都是折鈔發(fā)放,因各地藩王為了多弄錢糧,最后胡亂報數(shù),直接報出了一個六十萬的數(shù)據(jù)。

    難以想象,萬歷五年張居正普查時,不過三萬多人的宗室,只是過了三十七年,就翻了二十倍。

    這數(shù)據(jù),明顯是各地藩王為了多吃俸祿而虛報出來的。

    心知肚明的萬歷皇帝不愿意做冤大頭,于是開始擺爛,時不時拖欠藩王宗室的俸祿。

    不過、朱由檢不會學(xué)習(xí)自家皇祖父擺爛,畢竟逃避解決不了問題,因此他在動手山西、北直隸前,就已經(jīng)查清楚了四王府的宗室子弟數(shù)量。

    “山西太原府親王一位,在省郡王共一十二位,鎮(zhèn)輔奉國將軍七百八十五位,中尉三千二百位,郡縣主君一千五百十一位。”

    朱由檢低頭茗茶,嘴上卻說出了晉王一脈的具體宗室人數(shù)。

    他的話,讓朱求桂毛骨悚然,而朱由檢也對其繼續(xù)開口道:

    “親王一位、折俸銀三千兩,郡王折俸銀八百兩,鎮(zhèn)國將軍、郡主折俸祿四百兩,輔國將軍三百兩,奉國將軍二百兩,爵位除王爵以外,皆世襲遞減。”

    “其余被裁撤子弟,鎮(zhèn)國中尉、郡君,領(lǐng)田五十畝,輔國中尉、縣君,領(lǐng)田三十畝,奉國中尉、鄉(xiāng)君,領(lǐng)田二十畝,土地需要繳納田賦,不用服徭役,不可買賣。”

    朱由檢將被保留和裁撤的藩王宗室待遇交代而出,而這樣的待遇,讓朱求桂松了一口氣。

    比起嘉靖一刀切,將數(shù)萬宗室減少為上萬宗室,萬歷直接擺爛不發(fā)俸祿,發(fā)廢紙一樣的寶鈔相比,朱由校兩兄弟的做法簡直就是天地良心。

    或許旁人會以為,這樣一來,花的銀子太多了。

    但朱由檢算過這筆賬,山西、北直隸四王府按照這個待遇,最多發(fā)放七十多萬畝地,九十多萬兩銀子罷了。

    這么一來,四王府和朝廷都高興。

    首先、朝廷不發(fā)寶鈔糊弄了,而是發(fā)真金白銀,這讓郡王以下,奉國將軍以上爵位的宗室子弟都高興。

    其次、奉國將軍以下的宗室子弟,本來在王府里就活得跟佃戶一樣,朝廷又不讓從商,自己沒有土地,只能等著王府逢年過節(jié)賞賜,勉強(qiáng)茍活。

    現(xiàn)在、九千多宗室子弟得到了耕地,雖然要交稅,但總歸有了活路。

    至于朝廷,宗室子弟需要交納田賦,這對于朝廷來說沒有任何影響,反正他們本來就不用服徭役。

    因此、在這個體系下,唯一得罪的人,只有可以奴役宗室子弟的親王、郡王。

    但他們敢反對嗎?眼下山西和北直隸可還在進(jìn)行浩浩蕩蕩的軍隊厘清屯田之舉,誰敢反對?

    所以,對于不是野心家的藩王來說,盡管利益遭到了損失,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恰好、山西、北直隸的四王都是平庸之輩,因此朱由檢才在這個時候進(jìn)行藩王變法。

    正好、借助這次變法,也可以看看其它地方藩王的態(tài)度.

    尤其是……

    “福王……”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棉县| 湘潭县| 太和县| 海门市| 贵州省| 勃利县| 滕州市| 包头市| 大埔县| 荃湾区| 偃师市| 平度市| 富源县| 柯坪县| 孟村| 诸暨市| 宁陵县| 寿宁县| 台东市| 嘉义县| 乌什县| 南木林县| 黄大仙区| 房山区| 鄂温| 连南| 息烽县| 兴山县| 广饶县| 武乡县| 岳普湖县| 夏河县| 南岸区| 岑巩县| 汕头市| 洛宁县| 略阳县| 桂阳县| 普洱| 嘉定区| 称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