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強藩反應-《家兄朱由校》
第(1/3)頁
“他要來就來,我還怕他不成?!”
臘月二十二、在西南糜爛、東北外敵的時候,一道聲音自河南開封府祥符縣的一座巍峨王府中響起。
這座王府幾乎占據了祥符縣十分之一的空間,完全是在北宋皇宮的基礎上進行建造的龐大宮室。
作為天下第一藩,周藩比起其他藩王有一個最大的優勢,那就是人丁眾多。
就宗室子弟來說,僅僅郡王便有四十六位,各種將軍、中尉、郡主、縣主等等更是高達一萬二千多人。
這么龐大的宗室子弟,所需要考驗的,便是周藩親王的執政手段了。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天下。
后世的人不了解,只覺得從齊家忽的跳到治天下,有些太過跳脫。
然而、在封建王朝來說,所謂的“齊家”,不是指后世的東西方小家庭,而是指一整個家族。
歐洲人無法理解“齊家”的難度,但如果了解宗族勢力的華夏子弟,都知道這難度有多大。
一村為“一家”,家是家,戶是戶。
要服眾、并且治理數以百人,乃至千人、萬人的家族,所需要的才干,可以說是立馬就能派往地方,擔任一縣父母官的能力。
正因為家族人丁旺盛,因此人丁越多,管理就越難。
周藩的親王,便是將麾下宗室子弟治理的服服帖帖的藩王標桿。
也正是因為治理宗室子弟需要個人能力和謀略,這才導致了周藩的下場,可以說是諸藩最好的幾個代表。
龐大的莊田,維系地方的長久時間,還有眾多的宗室子弟……
這一切的一切、讓周藩的親王,往往都是諸王之中的佼佼者。
因此、相比較默不作聲的諸王,得知消息而率先發脾氣的人,便是眼下的周王朱肅溱。
五十八歲的他眼下坐在會廳主位,左右坐著王府的官吏,而會廳中還跪著一名前來傳話的胥吏。
值得側目的是,在五十八歲的朱肅溱旁邊,還站著四旬左右的一名郡王,而郡王旁邊則是站著二十歲出頭的一個青年。
二人觀摩著朱肅溱的發怒,只是在看,并不出言。
這時、堂下左首的一名官員作揖開口道:“殿下,倒也不必如此動怒,齊王殿下好歹也是您的皇侄。”
“皇侄?”朱肅溱緊皺著眉頭,隨后露出輕蔑道:
“都開始對宗室子弟下手了,還稱呼什么皇侄?”
說到這里、朱肅溱咬緊了牙關:“十一歲就如此歹毒,大了還得了……”
朱肅溱此刻、渾然沒有了以往對朝廷的畢恭畢敬,倒有些咬牙切齒。
這模樣,自然不可能是憑空而來,而是被觸及了利益。
朱由檢在山西、北直隸的宗室革新,等同是對他這樣的大藩挖肉。
奉國將軍、縣主以下……
這簡短的八個字,就要讓周藩近萬子弟出走。
或許那些宗室子弟得到了這個消息,高興的會拍手叫好,但對于親王和郡王來說,這就十分歹毒了。
說白了、和滿清奪取天下后,被丟在關外吹冷風的眾多下旗子弟一樣,大明宗室子弟也十分苦逼。
例如周藩這種,宗室子弟上萬,完全可以讓他們耕耘周藩的莊田,可以說將他們視為自己的佃戶。
因此、諸多藩王之中,周藩子弟過的最落魄是事實。
對于周王和周藩郡王來說,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出了五服的親戚,還需要周藩來養他們,因此貢獻一些勞力也是應該的。
在眾多宗室子弟看來,考不上宗室的科舉,又不能經商、不能打工,沒有自己的莊田,那就只有茍活著,忍受親王三服對自己的盤剝。
要是忍受不了,那連養濟院都去不了,只能在街頭餓死。
所以、他們沒有什么選擇,只要能活下去就好。
如果大明一直不對宗室制度進行變法革新,那么他們會被藩王壓榨到王朝滅亡為止,并且還要為王朝陪葬。
但眼下不同了、朱由檢給了天下宗室一個希望。
要知道、哪怕是二十畝田地,就眼下的物價來看,類似河南這樣的地方,最少需要十五兩銀子才能買上一畝。
也就是說、他們只要乖乖地,什么都不干,等著朱由檢來發田,就能平白收獲價值三百兩銀子的二十畝地。
這還是最底層的奉國中尉,而其他的鎮國、輔國中尉還能收益更多。
這就好比今天還在家里被人打罵干活,不干活沒飯吃的乞丐,結果第二天就得到了當地二十套房子一樣的驚喜。
三百兩銀子,這是普通河南百姓,不吃不喝五十四年才能賺到的銀子啊。
這樣的價值,足以讓下面的宗室子弟瘋狂,而事實也是這樣的。
盡管時間還不長,但消息已經從山西、北直隸,擴散到了山東、河南、湖廣北部、陜西一帶。
聞言的宗室子弟,對于這則消息的第一反應便是“不可能!”
幾十年沒有拿到俸祿的他們,根本不相信朝廷會給他們發田,哪怕這個田需要交三成租子,并且不可買賣。
要知道這可不是一戶二十畝,而是一人二十畝。
就眼下來說、尋常一戶人家有七八人都不奇怪,而如果按照那流傳來的消息,那便是最低等的奉國中尉,一戶人家也能有一百五六十畝田地。
這是什么概念,這是尋常一戶人家勞作上百年,乃至兩百年才能積攢的財富。
因此、長江以北的十六個宗藩子弟,近三萬人都不敢相信。
可當時間的推移,消息越傳越久時,終于有人按奈不住了,給山西、北直隸的宗室子弟寫去了信,而回信的內容更是讓人激動地發抖。
發地了!真的發地了!
得知這個消息的宗室子弟們發瘋了,盡管他們不敢明目張膽的支持齊王的革新,但他們私底下談論的都是齊王什么時候向南革新。
這樣的變動,自然逃不過各地藩王的耳目。
不過、對于大部分藩王來說,他們的宗室子弟多者不過千人,少則不過幾十人,根本就不覺得革新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如肅王這種小藩,整個藩都沒有二十個人,莊田還沒有三千畝,加上朝廷又不發俸祿,用西北之地的三千畝畝產養二十多口人,也就是過的比較富裕罷了。
但如果他們支持宗室制度的革新,那么按照新法來說,肅藩雖然失去了兩千多畝莊田,但卻得到了每年上萬兩銀子的俸祿。
像肅藩這樣的小藩,根本抵擋不住朱由檢革新開出的條件,甚至不少人已經忍不住的主動上疏,支持革新了。
正是在這樣的局面下,宗室子弟越多的藩王,反而成為了受損失最大的藩王。
但尷尬的局面是,朱由檢一出手就收拾了山西、北直隸,河南北部的四王。
這么一來、宗室子弟破千的藩王就只剩下了周、岷、楚三派了。
朱肅溱的憤怒,也是因為隊友的不給力而憤怒的。
岷藩就不用說了,根本不受待見,并且緊鄰貴州,要是敢有什么意見,立馬就被收拾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封开县|
柳江县|
景谷|
寿阳县|
成武县|
宣汉县|
石阡县|
红桥区|
宿松县|
察隅县|
玉龙|
连云港市|
平果县|
武定县|
中宁县|
石柱|
来宾市|
四川省|
广饶县|
山东省|
个旧市|
丹棱县|
绍兴市|
金华市|
白朗县|
廉江市|
青阳县|
怀仁县|
上林县|
石狮市|
巴彦县|
中西区|
灌南县|
合水县|
渭南市|
南乐县|
新干县|
晋州市|
夏津县|
泽库县|
勃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