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更何況,以明軍的實力,要打下勃泥也就是幾天的時間,所以魯阿巴是看清楚了。 明軍是不是表里如一,這跟他一點關系都沒有,因為他也沒有反抗的實力。 與其想那么多,還不如相信明軍。 大明仁善他還能繼續做國王,大明起了野心他也毫無辦法,干脆直接躺平。 不得不說、魯阿巴十分聰明,而黃龍也確實沒有要消滅他們的意思。 畢竟明軍就三萬多人,總不可能把整個南洋數百萬人殺光吧? 破壞對明軍有什么好處?補給都找不到地方。 現在好不容易有兩個穩定的政權愿意為他們補給,還這么聽話,黃龍都恨不得幫他們把位置坐穩一點。 他們越穩固,大明遠征爪哇和蘇門答臘就越輕松。 因此、黃龍也沒有心思在勃泥呆著,而是繼續說道: “眼下魄羅的局勢已經穩定,不日我便要領兵繼續南下,為大明收復舊港、爪哇等地。” “都督不再多休息幾天嗎?”魯阿巴聽到黃龍要走,瞬間心虛了。 黃龍要是帶兵走了,勃泥國的一些貴族說不定又要開始為難他了。 “殿下放心、西夷與賊寇不過是跳梁小丑,至多三個月就能平叛而歸。” 黃龍自信滿滿,而魯阿巴聽到黃龍的話,也瞬間松了一口氣。 “殿下,我等先退下了。” 說著說著、黃龍和李旦起身,示意要走,而魯阿巴也趕忙起身,送他們走出了王宮后,還有些依依不舍的站在門口看著他們遠去。 只是在他們走出去的同時,李旦也對黃龍開口說道: “這么一來、我部兵馬就等于要與整個南洋開戰了。” “戰就戰,不過是一群土雞瓦犬罷了。”黃龍面色如常,并不把此時南洋的諸多國家放在眼里。 北鎮撫司的李若璉早就把南洋的底子摸清楚了,除了歐洲各國的殖民軍隊,其余國家不論是火炮還是火銃都少的可憐。 如亞齊這種南洋第一強國,雖然擁兵五六萬,但能拉出來的火炮連一百門都沒有,火銃更是只有兩三千。 這樣的火力,想要和海軍數千門火炮,三萬支步銃的火力做對手,簡直讓人貽笑大方。 現在黃龍在意的只有一個對手,那就是巴達維亞的紅毛夷…… —————— “砰——” “瘋了!這群明國人真的瘋了!” 十天后、當黃龍準備帶海軍南下的同時,前往勃泥的使者返回了巴達維亞。 當他將黃龍的原話告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所有人時,脾氣暴躁的一些議員當即就一拳砸在了議事桌上,站起來用咆哮宣泄壓抑的情緒。 陽光從陽臺撒進二樓的議會廳,u形長桌上,諸多議員同樣臉色難看,而坐在主位的總督,簡·皮特斯佐恩·科恩更是沉默著。 對于被后世稱為“種族滅絕者”的科恩來說,大明方面帶給他的壓力并不是從黃龍征討南洋開始的,而是從更早的時候。 從明軍和公司的船只爆發澎湖海戰,并禁止所有商人和歐洲人貿易開始,科恩的情緒就壓抑了起來。 與后世認為的“海上馬車夫”不同,此刻的荷蘭還處于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中。 為了獲得獨立,荷蘭與西班牙從1568年爆發戰爭,至今已經五十六年。 但是到目前為止,荷蘭依舊沒有取得獨立,也正因為如此,想要參與貿易的荷蘭,只能為了保護商船而成立了荷蘭東印度公司。 這個所謂的公司,實際上只是荷蘭的遮羞布罷了,為了避免商船被西班牙軍艦炮擊罷了。 也正因為本土陷入戰爭,所以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主要作用就是貿易來賺取錢糧,支撐荷蘭打贏獨立戰爭。 但現在尷尬的局面出現,大明全面禁止和西班牙、英國、法國、荷蘭等國家貿易,僅僅只有葡萄牙獲得了前往南港皇店貿易的資格。 這就等同于,荷蘭東印度公司,失去了茶葉、絲綢、紅糖、瓷器等諸多奢侈品的購買渠道。 沒了這些東西,東西方貿易就只有用香料來維持,而香料一年的收益,根本就不足以維持荷蘭的軍隊在本土與西班牙軍隊作戰。 進攻大明…… 這或許是科恩執政生涯以來,做過最愚蠢的一件事情。 現在這件事情不僅影響了公司的收益,還將給他們帶來戰爭。 馬尼拉的西班牙人已經戰敗,并且準備徹底退出南洋地區,和大明議和。 葡萄牙人還在觀望,如果大明擊敗了荷蘭,他們會毫不猶豫的讓出馬六甲。 至于英國和法國人,他們的軍隊與軍艦少的可憐,根本沒有膽量和大明開戰,他們只是想等大明打下了南洋后,用手中的殖民地換取一個貿易的機會。 所以說、現在所有東印度公司的總督,都在看科恩要怎么做。 是打?還是投降議和? 這不僅僅是其他國家總督在想的問題,也是荷蘭東印度公司中,所有議員在想的事情。 他們將目光看向了科恩,而往日心狠手辣的科恩,此刻也陷入了糾結之中。 為了決斷,他看向了歸來的使者道: “席恩,你確定他們的士兵有三萬多人嗎?軍艦又有多少?” 科恩一開口,所有人也看向了席恩,而席恩則是憂愁著回答道: “我并沒有看到全部的明軍士兵和軍艦,我到那里的時候,他們的士兵和軍艦正在執行環島圍剿一些土邦的行動。” “但從他們留守在港口的軍艦和士兵來看,他們的主力軍艦最少是兩千噸以上,擁有上百門火炮的存在,并且數量不少。” “除了這些,他們還擁有一千噸以上的上百艘軍艦和一些運兵船。” “留守的士兵數量也最少超過的一萬人,他們人人穿戴盔甲,還有一些騎兵和大量的火槍手。” “嘶……”聽到席恩的介紹,所有議員都深吸了一口氣。 要知道即便是眼下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南洋的員工數量也不過兩萬人不到,而士兵更是只有四千多人。 這還只是人數,其他的軍艦和火炮就更別提了,完全無法和這支大明遠征艦隊比擬。 如果雙方開戰,恐怕公司的艦隊會在幾天內全部沉入海底,而沒有了控海權,巴達維亞的淪陷也只是時間問題。 即便黃龍給他們時間,寫信前往印度求援,但印度的士兵和軍艦也不過十幾艘,一千多人罷了。 這么點人,參戰的結果就是阿拉伯海以東的所有荷蘭士兵艦隊被殲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