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就是第三版的蒸汽機?” 天啟八年十月十七日,伴隨著朱由檢的聲音在軍備院內響起,原本空蕩蕩的軍備院,此刻已經是庭院林立。 原本僅有的三大院,在眼下細致的擴充成為了十幾個研究院,占據了大半的軍備院城。 朱由檢所在的,是工業科的庭院中。 在這庭院之中的一個露天廣場上,一臺巨大而笨拙的機器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這臺機器高一丈,長一丈五尺,寬五尺。 它靜靜的矗立在廣場上,而四下是圍觀他的上百名軍備院博士和前來看熱鬧的朱由檢,陸文昭等五人。 “殿下,這就是王徵博士改進而出的第三版蒸汽機!” 當宋應星的聲音響起,朱由檢順著他指著的方向看去,只見一名年近六十的人正在對他作揖。 這人便是改進制造出第三版蒸汽機的王徵,而朱由檢也在路上想起了他這個人。 說起他這個人,許多人并不清楚,但如果提起一本書,那么很多人都會想起。 《奇器圖說》這本由王徵所寫的書,對明末西方科學技術傳入大明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朱由檢記得的是,這書中敘述許多科學知識,其中包括地心說,重心及其求解,求水體積、浮體體積,比重,簡單機械及其聯合使用。 至于眼下的王徽,他在萬歷年間就已經研制過水力、風力和載重機械,并寫成《新制諸器圖說》。 也正因如此,孫元化才華將他舉薦,而朱由檢也因此提前數年時間,得到了這第三版的蒸汽機。 “賞!得賞!” 朱由檢深吸了一口氣,隨后對陸文昭和王承恩道: “上疏,為王徵、畢懋康、宋應星、孫元化四人請賞為伯爵!” “伯爵?!”聽到這話,所有人瞪大了眼睛。 在他們看來、這蒸汽機都還沒有做出什么有用的事情,就要將王徵等人封為伯爵,這是不是太過夸張了? “殿下不可啊……” 聽到朱由檢的話,便是畢懋康四人也有些受寵若驚的制止起了朱由檢。 在他們看來、朱由檢給予他們官職,還讓他們專心研究,提供金銀,這已經是對他們最大的獎賞了。 眼下不過研制出一個蒸汽機,居然就要封賞為伯爵,這著實讓人大跌眼鏡。 不止是他們,便連王承恩和陸文昭都勸阻道:“殿下,若是研究出一個蒸汽機就賞為伯爵,這未免有些太過了,文武百官上估計很難服眾啊……” “殿下,這賞的確實太重了。”王徵也忍不住開口,畢竟他也做過官員。 “請殿下收回成命!”宋應星和孫元化分別作揖,而朱由檢卻不忍。 “你們為朝廷做出了貢獻,拿到這升賞是應該的,更何況你們又不是沒有看過我所著的課題?” “蒸汽機出現后,代表的是什么,你們難道不知道?” “我等自然知道,只是即便如此,但直接授爵也太過牽強了,若是我等研發出蒸汽機車,蒸汽機車,攻克各類課題,倒是再授爵也不遲啊……”畢懋康勸解著。 “請殿下三思……”宋應星等人又開始了聯合勸諫。 “伱們……唉!”朱由檢看著他們,頓時語塞。 只聽說過給人封爵高興接受,從沒有聽說過有人拒絕封爵的。 不過他們的舉動,也給朱由檢老老實實的上了一課,那就是不管科技再怎么發達,在它沒有在世人眼中展現出巨大價值的時候,世人都不會去歌頌發明者。 “授宋應星、王徵、畢懋康、孫元化四人升授資政大夫,其余參加蒸汽機項目的,以及參加雷酸汞火藥項目的,皆升授奉政大夫?!? “謝齊王隆恩……” 當朱由檢嘆氣宣布新的升授,畢懋康等人終于作揖應下了嘉賞。 資政大夫為正二品文官散階,而奉政大夫則是正五品文官散階。 雖然是散階,但俸祿還是正常發放,以還沒有決定下發的《官吏定祿》來說,資政大夫每歲俸祿二千兩銀子,奉政大夫五百兩銀子。 盡管比起他們的貢獻來說,這樣的嘉獎有些低微,但他們卻已經覺得受寵若驚了。 古往今來,尚未聽聞誰只是因為參與了器械研造,就得到正二品和正五品散階嘉賞的。 他們是高興了,但朱由檢心里卻覺得有些不值。 “必須得扭轉奇淫巧技的觀念……” 想著,朱由檢便準備繼續詢問這個蒸汽機的力能,然而不等他開口,畢懋康又給朱由檢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殿下,您或許還需要對軍工科、冶鐵科、民工科的八十余位博士嘉獎……” “怎么?有什么突破了?”朱由檢下意識想到了擊發槍,然而事實證明他想多了。 “回殿下,事情是這樣的……”畢懋康解釋道: “事情是從冶鐵科開始的,他們攻克了殿下所說的坩堝制鐵工藝?!? “他們應用坩堝,使得熔煉溫度足夠高,達到滲碳工藝的要求,同時能夠將生產出的鋼水均勻倒出冷卻、制造出高質量的鋼材?!? “按照固定的比例和時間流水化熔煉后,較為穩定的鋼材就出現了?!? “這種鋼出現的第一時間,各個研究院的博士前來觀摩,而軍工科率先認為用鋼取代生鐵來鑄造火炮,或許可以提高火炮的性能?!? “因此他們利用軍備院內的泥模,建造一座坩堝后,將鋼水灌入泥模中,冷卻過后得到了新式的火炮?!? “同等大小下的燕山五斤鋼炮,重量超過鐵炮,但射程也超過了鐵炮的二里,達到了二里半的程度。” “之后,軍工科開始將炮身規模變小,最后將五斤炮的重量降低到了七百斤,而在黑火藥中添加部分雷酸汞作為起爆藥后,五斤炮的射程同樣達到了二里半?!? “之后他們陸續用十斤炮、二十斤炮來實驗,十斤炮的射程達到了三里,重量降低了兩成,二十斤炮則是達到了三里半,重量同樣降低兩成?!? 畢懋康是主軍工的,軍工取得這樣的成績,他自然十分高興,因此才會匯報工作。 別看這只是讓每門炮減少了幾百斤重量,但要知道這幾百斤重量的消失,會讓明軍的運輸壓力大大降低。 更何況,鑄鋼炮的耐受力也比鑄鐵炮強,因此可以承受新式的火藥,射程自然有所提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