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就這點東西也想拉攏我?” 三月初五,當明軍已經開始對五大土邦進行掃尾的時候,黃龍也拿到梅內塞斯兩人的手書和金幣。 只是這兩份手書和金幣讓他瞬間就覺得自己受到了羞辱。 炎熱的坦焦爾加上這份禮物,直接點燃了黃龍的脾氣。 那一千枚金幣,不過才三千兩銀子不到的價值。 對于深受大明“文化”熏陶的黃龍,哪個找他幫忙的商人不是一出手就是上萬,乃至數萬兩銀子? 眼下梅內塞斯等人想讓自己出手干政,卻只給三千兩銀子不到的金幣,這對于黃龍來說還真的是羞辱到了極致。 要知道他如果敢干政,那他就成為五軍都督府第一個干政的都督了。 這樣具有政治意義的行為,梅內塞斯兩人卻只給三千兩銀子作為賄賂,屬實有些打臉。 “把這些東西分給這次帶兵出征的十二位指揮使和三十二位參將?!? 坐在坦焦爾王宮寶座上的黃龍踢了踢身邊的那一箱子金幣,而站在殿上的李旦聞言也作揖回應。 “都督,既然如此,這信還要送往京城嗎?”李旦詢問,而黃龍則是不假思索道: “自然要送,我們是都督府的人,這個東西屬于內閣和六部來管的事情,不送豈不是想讓人彈劾我涉政?” 文武分家的政策和規矩,朱由檢早在五軍都督府設立的時候就已經確定,并且重點強調了。 黃龍雖然跋扈,卻沒有割據的心思,自然不可能攔下書信。 更何況,他的跋扈也是對外人的,對五軍都督府的兄弟他還算比較好說話,這點從他愿意把價值三千兩銀子的黃金分給手下人就能看出。 聽到他的話,李旦微微躬身應下,而黃龍也詢問道: “五大土邦的田畝數量、人口數量,還有繳獲金銀都弄清楚了嗎?” “雖然沒有全部弄清楚,但大概是八九不離十了?!崩畹┳饕净貞?,并說道: “五大土邦的人口,按照他們自己的統計是四百二十七萬四千余人,加上我們解放的一些奴隸,加起來實際上是接近六百萬人?!? “田畝數量,五大土邦的統計是七百多萬畝,我們查出來的貴族田畝是四百多萬畝,合計一千一百多萬畝田地?!? “至于金銀,下面的人已經把許多神廟的金銀都拆下熔煉,雖然還沒有徹底弄完,但最少可以得到六十多萬兩黃金,還有三百多萬兩白銀,五十箱珠寶奇珍?!? 李旦的話說完了,這些數額也基本代表了占據南亞十分之一面積的五大邦大部分財富。 “這么小的地方,居然能搜刮出近千萬兩銀子……” 黃龍有了興致,當然這興致是建立在他的“功勛”上。 他已經想到了,一旦自己將這六十多萬兩黃金和五十多箱奇珍異寶交上去,齊王殿下會怎么嘉賞自己了。 “白銀留下,其他的走海路運往京城,歐洲人的手書和五大邦的匯總文冊走海路,再轉陸路,八百里加急,以最快速度送到京城?!? “再上奏殿下,今歲小西洋所有兵馬的軍餉已經籌齊,只需要朝廷撥發補貼銀便可。” 說到這里,黃龍摸了摸下巴的絡腮胡,然后又詢問道: “那個盧象升,他近來在監察使司衙門里干什么?” 黃龍詢問起了被朱由檢派來小西洋監察使司的盧象升舉動,而對此,李旦愣了愣后作揖道: “聽聞他近半個月來都在組建漢人兵馬司和衙役?!? “兵馬司和衙役?”黃龍頓了頓,臉上露出嫌棄道: “他這種年輕文人還是不太適應南邊的規則,在南邊還是得靠拱衛營來軍管,僅靠衙役和兵馬司能起到什么作用?” “況且眼下遷移而來的十余萬百姓中,只有不到五萬男丁?!? “他把男丁招募做了兵馬司和衙役,純屬是減少賦稅,增添地方負擔?!? “倒也不能這么說……”李旦見黃龍這么說,只能為盧象升說好話: “錫蘭府雖然歸小西洋監察使司管轄,但它畢竟規模不小,況且朝廷加大了遷移力度后,此地必然要走上正軌,如舊港一樣?!? “提前弄出兵馬司和衙役,也是為了更早的脫離軍管。” “脫離軍管……”黃龍表情有些不好看,不免發了些牢騷道: “脫離軍管了,那我海軍都督府又該遷移何處?” “海軍理應要為朝廷戍邊,哪怕就藩戰爭結束之后我要回京述職,海軍也需要軍營?!? “依我說,錫蘭就應該軍管……” “這……都督,這種話還是少說為妙,殿下這么安排,必然有他的想法?!崩畹┡曼S龍禍從口出,黃龍卻一擺手,不在意的說道: “殿下沒有那么小氣,更何況事情本來就是這樣。” “罷了……讓盧象升胡鬧吧,你去忙事情吧?!? “是!”李旦作揖應下,隨后緩緩退出宮殿,并在退出宮殿的同時,安排人帶著文冊匯總和歐洲人的書信先乘船前往了巨港府的甲米縣,而他自己則是去安排護衛黃金、珠寶回京城的艦隊去了。 自從打下了交趾,并清理了許多叛軍后,明軍的消息傳遞快了一倍。 如眼下,船只二十六天抵達巨港度的甲米縣,然后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半天穿越三百里的道路,從東面的宋縣港出海,花費六天跨越暹羅灣后,在交趾最南部的占婆縣登陸。 剩下這近七千里的道路,以八百里加急,換馬換人的情況下,只需要九天的時間,就能將需要送達的東西送到京城。 整個流程下來,只需要四十二天就能完成,哪怕路上稍微有些耽擱,也不會超過四十五天。 算起來,這份手書完全可以在四月上旬抵達京城,被朱由檢看到。 只是比起李旦派出的快馬,此刻的萬里之外,數百艘艦船卻登陸了大坂港,而港口岸上的上百門禮炮也瞬間齊鳴…… “放!” “砰砰砰——” 六聲禮炮的歡迎,代表了瀛洲的態度,而禮炮結束后,船隊靠岸,其中座艦的船梯被放下,金鉉與十營參將緩緩走下了船梯。 下了船梯之后,出現在他們的面前是早就等待許久的顏思齊、盧劍星,以及大明先后派遣的十二營的參將。 東軍都督府雖然幾次擴軍,但眼下也不過五十二營兵馬,而其中已經有二十二營兵馬調到了瀛洲來。 第(1/3)頁